耐心成长,穿越周期:2024银行业成长力·领先力榜单发布

吕泽强 周梦梅
2024-09-19 10:43:05
来源: 时代财经
对于2024年的银行业来说,耐心成长,方能穿越周期。

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呈分化态势,美国和亚洲新兴市场表现相对强劲,但欧元区、英国等经济体仍处于弱复苏进程。总体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回落速度放缓,未来货币政策仍有不确定性。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0%,延续恢复向好态势。但同时,也面临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国际环境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增长压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面对当前的增长困境,银行业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改革,提高经营效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需要银行在战略规划、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做出调整和创新。”

9月19日,时代周报&时代财经发布《2024中国银行业成长力·领先力榜单》,通过对银行业运行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创新的研究方法形成客观全面的竞争力榜单,展现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时代周报&时代财经聚焦银行业当前发展状况、着力分析挑战与机遇,在“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指引下,未来应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之路。

榜单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银行业100名单》为参考,选取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总资产、净利润、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5大指标(部分数据来自企业预警通),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分别评选出领先力银行50强和成长力银行50强,两大总榜之下还分别设置上市银行领先力30强、非上市银行领先力30强、股份行成长力10强、城商行成长力30强和农商行成长力10强榜单。

过去一年,中国银行业在“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的道路上前行,“长期主义”成为多家银行业绩报告上的关键词。

一方面,在规模扩张整体放缓、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银行业仍保持净利润增长;另一方面,围绕“五篇大文章”,银行业正在积极优化信贷结构,努力做好高质高效服务。

对于2024年的银行业来说,耐心成长,方能穿越周期。

来源:图虫创意

银行业面临多重挑战

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整体保持增长,但分化较明显。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为12574亿元,同比微增0.3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87%和-1.94%;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增速分别为1.41%、4.32%、5.96%、28.45%。

“从今年上市银行的数据来看,银行业正面临着多重压力。”曾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是息差收窄影响业绩;二是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三是资产质量面临一定压力。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银行业的净息差由2023年上半年末的1.74%下滑至今年上半年末的1.54%。分类型看,截至上半年末,大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较上年同期减少21BP;股份行和城商行均较上年同期减少18BP;农商行和外资行均较上年同期减少17BP;民营银行的净息差逆势回升,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BP。

曾刚进一步解释称:“息差收窄是银行业当下面临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的存贷利差持续收窄,直接影响了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今年2月份和7月份,1年期、5年期以上LPR两次下调,市场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随后,主流商业银行也跟进调降存款挂牌利率,目前六大行的定存利率告别“2”时代。

“我们对此进行了测算,这一次(7月份)的存款利率调整可以有效对冲今年LPR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全年的净息差的影响应该来说是微乎其微。” 建设银行行长张毅在今年的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展望未来,随着存款利率下调对存款成本的改善效果持续释放,预计今年净息差降幅会有所收窄。

为缓解息差压力,银行正积极开拓非利息收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今年上半年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为24.31%,较上年同期增加2.51个百分点。

对于非息收入走高的原因,多家银行也在半年报中给出解释,包括“把握市场机遇,债券投资等业务的非利息净收入实现增长”“在市场利率下行期抢抓市场机会、加大交易流转效能,债券、票据等投资收益实现较好增长”等。

不过,作为非息收入的组成部分,中间业务原本被视为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目前也面临一定挑战。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李倩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等代销业务难度显著上升,市场需求疲软、竞争加剧,投资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成本敏感度的提高等,都给上市银行的中收业务带来了一定压力。

“稳定中收,需要银行进行结构优化,提升效率、增强创新能力。”李倩指出,一是发展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业务,实现非息收入的增长;二是提高投资收益贡献,提升投研能力、强化投资团队建设;三是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资产质量方面,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3年二季度末,银行业的整体不良率为1.62%,今年以来有所改善,二季度末降至1.56%。不过不良贷款规模微增,由32001亿元上升至33398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由42240亿元上升至47525亿元。

曾刚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这可能导致未来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进而影响盈利能力。

从信贷投放来看,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有所放缓。据央行数据,2024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26万亿元。其中,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6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上半年增加11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新一轮金融改革背景下,中小银行合并的速度也在加快,对于提升经营水平意义重大。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被吸收合并的中小银行数量已经超过80家。

曾刚指出,基于当前的趋势和政策导向,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态势可能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整合加速,减量提质背景下,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形成一批区域性强、特色鲜明的中型银行;二是差异化发展,部分中小银行将更加专注于特定领域或客群;三是发展特色业务,如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

以“五篇大文章”为指引,践行高质量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

放眼未来,银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需要进一步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

直面息差收窄、做好负债管控是银行业当前的重心之一。今年4月,普华永道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会持续面临息差收窄、手续费收入下降等挑战。在此背景下,银行应做好不同周期的负债管控,优化负债端结构,力争降低负债端成本。同时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产品、服务、模式和管理创新,采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

业内人士认为,“练好内功”、调整信贷结构是银行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选项。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撰文指出,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银行业信贷投向从早期偏重制造业,到后期增加房地产、基建领域的信贷配置,都与实体经济需求的变化有关。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对银行的信贷投放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科技行业或为银行带来更多信贷投放需求,成为重要的业务领域。

同时,在“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指引下,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银行业的基本方向。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牢牢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及做好相关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未来我国商业银行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还应以五篇大文章为指引。”曾刚指出。

曾刚进一步分析称,科技金融上,商业银行应加大对科技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综合化服务(包括金融和非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上,银行可针对支持环保、低碳、循环经济等领域,开发相关金融产品,发行绿色债券,推动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投资。

普惠金融上,银行应深耕小微企业、农村金融等领域,满足长尾客户需求,开发针对特定群体的定制化金融服务;养老金融则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构建多元化、生态化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数字金融方面,银行要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围绕客户需求,构建数字金融服务生态,赋能其他几篇大文章,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此外,在金融开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走出去”也是银行业践行担当、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体现。

曾刚表示,未来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应把握住跨境金融的需求,抓住“一带一路”等国家倡议,拓展国际业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中资银行应积极加大公司金融业务创新,全方位服务‘走出去’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和当地企业客户,充分运用银团贷款、并购融资、项目融资等优势产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领域。”曾刚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如果城市也有MBTI,这座城和谁都是绝配
长沙警方通报:刘某杰遇害,两名犯罪嫌疑人坠楼身亡
健康中国论坛|轻松集团十周年助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美联储4年来首次降息,国际金价2600关口“一日游”,国内金饰价格普跌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