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保险行业前瞻:寿险业负债规模扩大,险资入市有望提速
险企永续债发行规模有望扩容,负债端持续复苏驱动权益投资提速。
尽管2023年下半年寿险产品迎来预定利率下调及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政策实施,寿险保费增速放缓,但从最新数据来看,2023年寿险行业负债端持续复苏,保费规模、新业务价值等核心业务数据有所回升。
随着偿二代二期的不断穿透,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明显。多家险企永续债发行陆续获批,成为险企补充核心资本的新模式。
近日,险企永续债发行机构再度扩容,建信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分别进行20亿元、12.7亿元永续债发行。2023年以来,共有7家险企获批发行永续债,发行永续债规模超过350亿元。
展望2024年,业内人士认为,偿二代二期规则下,险企仍面临一定的核心资本补充压力,永续债发行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另外,保险储蓄型产品在中枢利率下行背景下仍具有一定竞争力,寿险新业务价值有望保持增长,负债端的复苏有望持续。
负债规模的扩大,客观上要求资产端实现更高的投资收益,低利率周期环境下,加大权益类投资似乎成为险企减少利差损风险的必然选择。
2023年下半年以来,在监管政策的加持下,险企参与股票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保险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调研热情不减。未来,险资投资股市有望加速,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器”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黄建中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称,长期以来,保险机构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险资入市安全系数较高。险企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有望提高其投资的风险回报,给股市带来增量资金。另外,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点,对投资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大盘蓝筹、成长性科技股等,可能是未来险资的主要配置品种。
2024年,保险行业将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和变化,行业又该如何找准发力点,值得期待。
图源:图虫创意
保险永续债开闸,资本补充新打法
偿二代二期落地实施以后,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明显,多家险企资本补充迫在眉睫。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1年四季度末的219.7%下滑至126%。
资本市场波动导致险企业绩下滑,靠利润留存补充核心资本的内源性资本补充方式过程较为缓慢。202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原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为险企永续债发行提供制度依据,拓宽险企核心资本补充渠道。
时隔一年多,险企永续债发行正式“破冰”。2023年11月7日,泰康人寿首发5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成为保险业永续债第一单。永续债以其长期性、稳定性、灵活性的特点,险企对其青睐有加。近期,几家头部险企扎堆发行永续债。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共有7家险企获批发行永续债。其中,合计获批发行永续债规模677.7亿元,合计发行永续债规模357.7亿元。
具体来看,泰康人寿、太保寿险、太平人寿均获批发行2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金额分别为50亿元、120亿元、110亿元;人保健康、农银人寿、建信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分别获批并发行永续债25亿元、20亿元、20亿元、12.7亿元。
这些险企发行永续债募集资金用途,主要为用于补充发行人核心二级资本,提高发行人偿付能力,为发行人业务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永续债作为一种长期的、低成本的资本补充工具,受到保险公司的青睐。未来,永续债在补充保险公司资本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但永续债发行规模同时也要考虑到市场风险和险企自身经营状况,以及永续债自身特点等因素。
联合资信《2023年保险行业分析及2024年展望》称,考虑到偿二代二期监管规则下部分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面临一定补充压力,未来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规模有望得到提升。
负债规模上升,驱动权益投资提速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数据,2023年前11个月,保险业保费收入整体增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79万亿元,同比增长9.61%。其中,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55万亿元,同比上升10.25%。
2023年三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上升至2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展望2024年,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无论是3%预定利率的寿险产品,还是分红险、万能险等结算利率相对较高的产品,未来仍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保险资金规模有望扩容。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行业的资金存量主要来源于人身险业务,人身险负债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成本刚性、到期刚性给付等特征。随着保险负债规模的扩大,相对刚性的负债成本使得资产端风险收益平衡压力上升,客观上会迫使保险资金通过投资权益资产获取风险收益。
有业内人士认为,权益投资一直是险资重要投资渠道,监管对于险企权益投资比例一直都有量上的限制,险企权益投资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在监管部门规定的比例内进行。
2023年下半年,持续引导、推动保险资金等中长期配置型资金入市的政策相继推出,提高了险企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热情,未来有望带来增量资金流入股市。
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降低了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等权益投资工具的风险因子。该措施有利于减少险企资本占用量,为险资释放更多入市空间,引导保险公司进行长期投资,强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10月30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延长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考核周期。该政策有利于引导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减少保险公司因权益类资产短期波动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的顾虑。
与政策相对应,2023年下半年,险企对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热情不减。Wind数据显示,下半年以来,近150家保险机构合计调研近400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调研次数超过6700次。
具体来看,中邮人寿、国寿养老、长江养老、平安养老、太平养老、亚太财险等保险机构的调研热情较高,调研总数均超过200次。其中,中邮人寿调研总数超过560次,是上述期内调研次数最多的保险机构。
从保险机构调研的行业来看,半导体、电气部件与设备、工业机械、互联网软件与服务、通信设备、应用软件等行业成为保险机构调研关注度较高的领域。
柏文喜对记者评价称,险资加大权益类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和回报率,从而降低利差损风险,但也要考虑到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