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价格战打得火热,药明生物下调业绩预期,CXO板块现“黑色星期一”

李傲华
2023-12-04 22:26:04
来源: 时代财经
行业龙头往往是风向标,药明生物的大跌也随之“带崩”CXO板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药明生物下调业绩指引,CXO板块惊现“黑色星期一”。

12月4日,药明生物在官网更新业绩展望,今年新冠业务快速下降,整体收入不及预期。由于生物技术融资放缓,行业在未来两年预期个位数增长,而药明生物在过去10年的增速达到了行业的3-4倍,未来的增速目标是行业的2倍。

药明生物指出,今年年初,公司在假设行业增长15%的基础上设立了2023年增长30%的目标。“尽管行业增速降至个位数,我们仍预期扣除新冠项目,2023年增长逾36%。”

尽管药明生物强调,公司对中长期的增长保持乐观,并预计会在2024年下半年逐步回暖,但业绩指引发布后,药明生物股价开盘大跌超过20%,并于上午10点49分起暂时停牌。截至暂停交易前,药明生物跌23.8%,报33.15港元/股,市值为1411亿港元,创下2020年4月以来新低。

行业龙头往往是风向标,药明生物的大跌也随之“带崩”CXO板块。截至下午收盘,凯莱英A股、H股双双大跌逾10%;药明康德A股、H股分别下跌6.92%和8.80%;康龙化成A股、H股分别下跌9.87%和14.49%。

被冷清的行情泼了盆水

据药明生物的披露,业绩不及预期主要是由于药物开发(D端)和生产(M端)的影响。

药明生物预计药物开发的收入下降18%-20%。药明生物分析称,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2022年药明生物新增项目数136个,即使扣除新冠项目,新增项目数也有127个,但截至今年11月底,新增项目数仅有91个,比去年减少40个新项目意味着约3亿美元收入的减少。在行业下行周期中,药明生物此前制定的在2023年新增120个项目的目标显然过于激进。

西南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总额5609.7亿元,同比大减52.8%,融资事件总数为2970件,同比减少26.2%;2023年前三季度,投融资总额4483.7亿元,同比微增0.5%,融资事件总数2264件,同比减少2.4%。

对于生产收入(M端),药明生物则给出了下降15%-18%的预期。药明生物表示,由于监管机构批准滞后,3个来自大药企的重磅药延期,影响了约1亿美元的收入。此外,2022年新冠生产收入占比达到35%,新冠收入的快速下降也对M端收入不及预期造成了影响。

根据2023年上半年的区域营收占比情况来看,药明生物约8成的收入来自海外地区。今年以来,北美地区贡献超55%的新增项目。国际化的营收结构,也使得日趋紧张的地缘政治问题成为高悬在药明生物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2年2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公布,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核实名单(Unverified List,UVL)”,药明生物位于无锡和上海的两家子公司出现在名单中。在经历了大半年的努力后,药明生物才得以被移出上述清单。

就地缘政治对公司订单的影响,以及上述受影响的延期收入确认时间等问题,时代财经在12月4日联系了药明生物方面,但对方仅表示以公司公布的信息为准。

药明生物表示,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将会是公司面临挑战最严峻的时期,但公司仍然对未来增长充满信心。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可以支撑持续投资、提升能力和规模建设,预计2024年可以恢复稳健增长,2025年及以后恢复强劲增长。

行业“价格战”白热化

药明生物的收入不及预期并非没有预兆。

2023年上半年,药明生物实现营业收入84.92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净利润23.38亿元,同比下滑10.8%。

在6月20日举办的投资者开放日上,药明生物CEO陈智胜表示,上半年公司新签25个项目,低于往年四五十个项目的预期水平,其中中国项目占比不足两成。当日,药明生物股价大跌超过17%。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竞争对手三星生物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入达到15871亿韩元(合超1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6.5%;营业利润达到4452亿韩元(约3.5亿美元),同比增长49.3%,创下新高。

今年以来,三星生物连续官宣大额订单,与众多国际制药巨头达成合作。仅7月4日-7月10日一个星期内,三星生物就先后宣布达成了与辉瑞、诺华的合作协议,合同金额达到13亿美元。

有分析指出,CXO行业正在进行“价格战”,一些CXO企业通过降价抢单。药石科技也在今年4月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坦言,目前市场对于价格的竞争比较激烈,在订单引入期公司也会做一些适当的让步,以提升订单规模。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陈智胜此前曾表达过对价格战的看法。他表示:“摩根士丹利有一份针对生物药CDMO行业的报告,关于如何选择CDMO企业有七项标准,按照重要性依次为端到端服务能力、早期研发能力、技术能力、产率、产能规模、质量体系和价格。这其中,最后一个标准才是价格,依靠价格战来抢市场份额在生物药CDMO行业是一个悖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蔡崇信亲自站台!撤回IPO后菜鸟野心未变,宣布启动新一轮海外投入
拉卡拉、度小满等5家支付机构被罚3661万!年内超10家支付公司合计被罚上亿
中报披露收官,把脉创业板看点
买断仙剑奇侠传全球版权,中手游第三次出手!上半年靠仙剑IP“躺赚”1个亿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