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友邦之后,第二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现身,“洋鲶鱼”能掀起多大水花?

刘星志
2021-11-20 22:59:31
来源: 时代周报
中德安联人寿成为国内第二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

继友邦获批“分改子”17个月后,中德安联人寿成为国内第二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

2021年11月17日,中德安联人寿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已收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批复文件,批准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所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49%的股权转让给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

转让后,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公司100%持股中德安联人寿,中德安联人寿也成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转为“外资独资”的寿险公司。

这背后预示着,我国保险业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而且相关政策早已经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本应是一件能聚焦外资险企眼球的事件,但时代周报记者采访调查显示,市场对此事的态度波澜不惊。

中国金融科技50人青年成员周运涛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当下外资保险公司的牌照申请,抑或股权变动,更多是市场层面的企业战略或经营方向的变化,不必过多解读,更谈不上对整个保险市场的影响。

而安联中国保险控股董事、总经理索玛斯•阿尔汀(Solmaz Altin)则表示:“此次中德安联人寿成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我们在中国的市场地位,把握更多业务新机会。凭借安联集团在保险经营、风险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上的独到经验,我们期待为众多中国消费者提供极具优势的金融解决方案。”

政策利好,两家外资独资寿险诞生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今日在博鳌论坛发表讲话称,将加快保险业全面开放进程,放宽人身险公司合资企业外资比例至51%,3年后对外资持股比例不再设限。

2019年底,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的外资比例限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可达100%。

该政策生效后半年,2020年6月,友邦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将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外资独资人寿保险公司——友邦人寿。8月18日,友邦人寿揭牌成立。

与友邦人寿通过“分改子”方式成立不同,中德安联人寿是通过股权转让的路径获得外资独资身份。

中德安联人寿于1999年1月在上海成立,是国内首家中欧合资寿险公司,股东双方分别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据第一财经报道,去年年末,中信信托将所持中德安联人寿49%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今年2月5日,安联集团则正式宣布与中信信托达成产权转让协议,将收购后者所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49%股权。而在11月17日,银保监会正式批准了此项交易,安联保险控股将100%持股中德安联人寿。

安联(中国)保险控股由德国安联集团独资设立,是中国首家获批开业的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2019年11月14日,安联集团宣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批准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开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29日,成立不到两年的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宣布,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开业,成为中国首家获批成立的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至此,安联手握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安联保险资管、中德安联人寿三张外资独资保险牌照。

两家独资寿险公司,在业务模式上也有很大区别。

据中德安联财报数据,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由9.46亿稳步增长至59.74亿,保持了年均超20%的增速。目前中德安联保险业务以分红型年金保险为主,2020年度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五名的保险产品全部为分红型年金保险,主要销售渠道为银保渠道。

而友邦人寿2020年度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五名的保险产品中,除两款年金保险产品外,还有一款终身寿险和两款重疾险产品上榜,主要销售渠道为个人代理。最早将代理人制度引入中国的友邦,时至今日仍依赖于其代理人团队。

克服“水土不服”,“独立”能提升效率

事实上,尽管保险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但外资险企在国内保险业的份额占比依旧不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17万亿元,市场份额92.21%;外资保险公司3524.44亿元,市场份额7.79%,同比上升0.62个百分点。

此外,报告认为,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保险企业竞争力向上攀升。除风险管理能力外资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盈利能力、资本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方面,中资保险公司均普遍高于外资保险公司。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独资的保险公司,可以按照独立意志开展经营业务。而合资保险公司,有可能因为中外双方经营理念不同,相互影响,从而制约了公司发展。

另一方面,外资险企进入中国市场也可能“水土不服”,这种压力从今年年中中法人寿“合资变中资”就可见一斑。今年7月27日,中法人寿发布公告称,原中法人寿法国股东法国国家人寿退出,公司更名为小康人寿。中法人寿成立于2005年,2010年至2014年期间,其原保费收入由2.22亿降至234.8万元,不得不靠股东输血,借钱度日。

“按照国内保险市场体量看,合资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令人满意。”周运涛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国际化保险公司在华经营,本土化改造和经营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期间有制度的因素,文化的因素,市场的因素等。”

杨泽云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虽然友邦人寿有超出众多中资公司的快速发展,但也并未有显著优势。外资保险公司还需要更进一步迎合中国人的需求,才能在国内保险市场取得较好发展。”

“改建后我们的产品反而显得更加本土化。以往人们认为友邦的产品面向高端人群,如今从价格上看,已开始覆盖中低端收入人群。”一位友邦内部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谈到。

在该人士看来,能做到降低产品价格,正是因为“改建”提高了资产管理能力。记者调查发现,友邦人寿在其官方微信里亦谈到,“改建”有利于优化运营组织架构,规模效应将提升运营效率。

“改建后相当真正拿到‘公民身份’,能获得更多本土资源。例如,如今养老赛道火热,这是各家险企必争之地。有更多成熟养老经验的外资险企,更是摩拳擦掌。”该人士也谈到。上述观点在友邦人寿的官方微信里也有所体现,最近关于“养老”主题的文章越来越多。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靠谱”是当下稀缺品,金标大众成安心之选
扬德环能IPO再评估报告:提交注册已逾一年,新标准下创新性成长性待考
外贸界“奥斯卡”落幕:AI成阿里国际站外贸人最佳拍档
超10城想建“第二机场”:谁有戏?谁落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