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直男癌”标兵:暖男张嘉佳

2014-07-09 23:23:30
来源: 时代在线
自2013年始,他在微博上开写“睡前故事”。张嘉佳的女粉丝,年龄横跨三十年,从90后到60后都有。

 本报记者 黄佟佟 发自广州

在新浪微博的直男坐标系上,端坐着四位女性粉丝过万的心灵导师:冯唐、陆琪、韩寒、张嘉佳。和目前正呈扩散弥漫趋势的“直男癌”患者相比,他们尊重女性、克制有礼、体贴人心,领跑在男人进化队伍的前沿,是四位善于熬制高级版心灵鸡汤的大厨—当然,段位仍有高低。

和玩弄资本的金领冯唐、专给屌丝按摩的蓝领陆琪以及女婿还未成年的国民岳父韩寒相比,张嘉佳无疑是其中文艺气质最为浓缩的一位。自2013年始,他在微博上开写“睡前故事”,前后一共写了33个,总阅读量很快超过4亿,后来集结成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张嘉佳边写边哭,女粉丝边看边哭。据出版社统计,张嘉佳的女粉丝,年龄横跨三十年,从90后到60后都有。张嘉佳的好友、出版商陈垦自豪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张嘉佳粉丝的忠诚度你都没法想象!二十岁,三十岁,甚至还包括一个四十多岁的亿万富姐。”其中,最疯狂的一位女粉丝甚至曾经偷偷花了四十多万,包下整条淮海路为张嘉佳的新书打广告,还死活不让广告商泄露自己的名字……

人红挡不住。除了女粉丝的宠爱,张嘉佳还得到了王家卫的青睐。近日,王家卫宣布将把33个睡前故事的其中一篇《摆渡人》改拍为电影,演员阵容强大到有梁朝伟、金城武、全智贤……能和王家卫这种大腕级的导演通宵喝酒、讨论剧本,是张嘉佳想也没有想过的事—更有传闻眼镜王极为欣赏他,甚至有心培养他当导演。与此同时,吸毒的宁财神又将《非诚勿扰》万众瞩目的男导师位子拱手送到了张嘉佳面前。忙得焦头烂额的34岁直男张嘉佳真诚地表示:“从前做梦都想红,但没想到可以红成这样……”

广大直男癌患者们大概也无法理解张嘉佳凭什么可以红成这样?!以下是时代周报记者黄佟佟努力寻找的答案。

答案一:将文艺转化为生产力

2013年11月22日,南京先锋书店老板钱晓华第一次因为搞作家签售被带到了派出所。派出所的领导责问他:举办大型群众聚会为什么不报批?!钱晓华嗫嗫分辩,“就是一个签售会呀,没想到来这么多人呀,平时也不用呀!”

纵横书场几十年的钱晓华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火爆的签售:书店门外,冒雨前来的粉丝(以女性为主)把马路挤得水泄不通,前来采访的电视台记者根本挤不进去。签售的主角就是张嘉佳。当天,他创下了南京图书签售史上的新高:签了一万册,从下午1点签到晚上8点。随后,这部叫做《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短篇小说集,上市仅20天就卖出40万册,半年后销量冲破了200万册。

张嘉佳到底是个什么人? 南京大学的同学开玩笑地说他是诗酒放旷,“作”到了天下闻名。出生于1980年的张嘉佳是中国千百万独生子女中的一个,家乡是南通的一个小镇,镇子靠海,经济发达。“世界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小镇,小镇虽小,遍地名车。”上学时成绩不好,但智力超群,以至于成名后,以下这些事迹都成了美好的回忆:“读初三时老师发现我26个字母还没学会的”、“高一时曾经考过6分”……高三一发力,考上了江苏省内最好的大学。

上了南大,张嘉佳风头一时无两:搞电台、办杂志和写情书都是他的长项。人人都觉得他是勾女高手,事实上,张嘉佳并未虚掷时光。

如今有记者说他当年在电视台节目跑龙套,生活艰苦,张嘉佳不同意:“实际上,我没有在电视台跑过一天龙套。2000年,大二,我就进了电视台。第一个月,我的工资就拿了4800元,在电视这一块,我拿的钱一直是属于最顶尖的。”

他有过最高的纪录同时是4个节目的主编,所有编导的节目要从他手里过一遍。张嘉佳如此描述他的电视台风光:“一到办公室,就往沙发上一躺,几个人把所有的编导骂一通。然后制片人摇身一变,跑到我这边,问我怎么办。”

答案二:三观端正的“普通人”

作为一个精明能干的江浙人,张嘉佳最爱在文中渲染的泡吧、喝酒、蹭吃、蹭睡……几乎都近似于向唐伯虎、嵇康等才子前辈致敬的行为艺术。当然,他确有穷困潦倒的时候。2006年,他得了抑郁症:“那段时间没有工作,也不想赚钱,不想吃好的,穿好的,就觉得很痛苦。”事业也不顺,当时张嘉佳在各类网络论坛活跃得很,有书商找他,谁都觉得他马上就要火,但就是怎么也火不起来,“第一本书是扫黄打非办抄走的,第二本书做完之后就失恋了,都是莫名其妙的原因……”

这里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张嘉佳好友“都市放牛”为其张罗出版的《几乎成了英雄》,“第二本”则是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情人书》—这两本书,是张嘉佳从网络写作移师线下创作的头两本试水之作,惜乎都没火起来。

但他还是泡到了最好看的妞,结了婚。可惜钟爱的女人婚后半年就出了轨,张嘉佳离婚。接下来的一年里又遇上父亲病重,双重打击下,张嘉佳像伍子胥,一夜白头。他选择放下工作,四处流浪,“人在绝望里的时候,反而会有希望,因为除了希望,你一无所有。”

“如果没有这一年的游历,没有这一年痛苦的时光,张嘉佳写不出那么动人的故事。”出版商陈垦评价。写作“睡前故事”前,张嘉佳的想法是写电影剧本,先写七八个故事,试试反响如何。他写得很快,晚上六点开写,八点就差不多写完了,再抽点烟喝点酒放点适合这个故事的音乐。“我那时想把这十年的经历写成一个大长篇,但没写多少就控制不了了,我想了一个办法,把它拆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主人翁换成各种男女老少,写起来就方便了。”

这一次,在微博上写小故事的尝试得到了外界极大认可。令人咂舌的转发量下,张嘉佳再次被各路书商瞄上。最终,由33个小故事集结成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被张嘉佳的同学刘雯签下的。刘雯来自民营书业公司博集天卷,这本最终销量高达数百万册的畅销书为博集天卷赚了多少银子,没人知道。总之,对没能签到该书的陈垦来说,这是一次“痛心疾首”的工作经历。事实上,早在张佳嘉写睡前故事之前,陈垦就已经签下了张嘉佳写金毛犬梅茜(张嘉佳养了一条名为梅茜的狗,在新浪微博上有独立账号,据说代表了张嘉佳的内心世界独白,同样粉丝众多)的书(该书即将出版),当他看到睡前故事天文数字一般的转发量时,还专门跑到南京,提出不如把两本书放在一起做。彼时,张佳嘉说书已经签给自己的南大同学刘雯了。出于一个出版商的直觉,陈垦甚至想把刘雯从博集天卷挖过来,但出于某种私人原因,刘雯不肯。于是,陈垦眼睁睁看着自己与一本百万级畅销书就这样失之交臂。“你知道这本书如果签下来的话,对于我们这个小公司有多么重要!”

在聊到陆琪、冯唐、韩寒其他三位直男作家时,张嘉佳胸有成竹:“我其实就是因为这么多年下来,变得三观端正之后,才能一下子被这么多人喜欢,因为我的生活态度就是:我是一个普通人。”相比冯唐、韩寒的风流自赏和稍显LOW格的陆琪,张嘉佳显然没那么自恋,没那么善为人师。

作为一个钻石王老五,张嘉佳现在依然向往一对一的爱情关系:“我这辈子都没劈过腿。也没变过心。”张嘉佳坚定地说,“基本都是女孩不要我了的”。这恰恰就像张嘉佳写出的那些故事,主角都是人世间最痴情的男孩和女孩,长相平凡,人生不顺,但为了爱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在一次小范围的读者调查里,粉丝烨小陶回答她为什么如此喜欢张嘉佳:“他写的就是我们小时候看的纯情日剧啊!铃木保奈美广末凉子福山雅治反町隆史……有热爱有梦想有深情有不能得的遗憾,还有最后一击的催泪弹。他怎么会不受欢迎呢,现在满世界都是张牙舞爪的人啊。”



 

“最有勇气的爱情是白头到老”

分手后最可怕的是内疚

时代周报:现在有一个很火的词叫“直男癌”,你知道吗?

张嘉佳:我只知道“直男”,“直男癌”是什么?

时代周报:比如说看到有钱的女的就觉得她是二奶,女人天生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我的老婆必须把我伺候好,就是价值观非常粗暴的那种男人。

张嘉佳: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见过,其实蛮多时候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凭什么?20岁出头的时候差点就有这种倾向,当时是觉得我牛,你得对我好—我可能给你一点点好,你就应该感恩怀德。最早最早,是有这么一点点倾向的,然后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有一次分手,她是住在我家的,接下来我就一直觉得家里面好像有她的影子,比方说我早上刚起床的时候,我就好像觉得她正在洗手间刷牙。忙完事情回家的时候,总以为她还在沙发上看书。我就发现,两个人谈恋爱或者在一块,你应该尽力对对方好,先不要考虑对方对你好不好。分手之后,惋惜跟后悔不可怕,可怕的是愧疚。

时代周报:你最感人的篇目都是写普通女生无怨无悔的痴情,比如《末等生》《摆渡人》。

张嘉佳:女生肯定是比男生脆弱一些的。如果一个女生很坚强了,就说明她受过的伤有多严重。我不是宝玉那样的人,我不喜欢女人是水做的这种说法,我也不愿意到处留情,因为我不愿意让对方产生暧昧产生幻觉。包括《末等生》里为前男友生孩子的女孩,其实我对她的帮助并不多,我只是一个旁观者,看到这个女孩觉得很心疼,但是我没有出手做任何事情。

时代周报:痴情是不是爱情里最好的一种品质?

张嘉佳:不是。爱情里面有两个最好的品质,第一是专一,第二是责任。必须具备这两个东西才可以称作为爱情。

时代周报:爱情是一种博弈吧?比如说这个女的长得特别漂亮,特别有才,那她得到的爱会不会多一点?

张嘉佳:你得看质量。我觉得有时候还是挺守恒的,比方说一个美女,可能喜欢她的男生特别多,但就一个女生的外形所诞生的爱,质量堪忧。我觉得在长期相处当中,因为彼此精神的认同或者品德的认同,这种爱的质量才高。

时代周报:那你认为好质量的爱是什么样的?

张嘉佳:我有一个女朋友跟我感慨,说她还没有经历过亡命天涯的爱情。我说我经历过两三次了,然后她说这个爱是她向往的,因为这个爱里面充满了勇气。我说其实最有勇气的爱情就是白头到老。亡命天涯,我只要一咬牙,什么事都能干出来,这个其实是由荷尔蒙决定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责任感决定的勇敢。

时代周报:你现在功成名就又有钱,诱惑会很多,那还怎么去说白头到老?这是不现实的。

张嘉佳:真是这样。我有时候蛮庆幸那些书没出版成功的,如果我20岁就成大名了,那我后面过的十几年就不会是这十几年的生活,我可能也不会是现在的世界观。我是30多岁成名,从最小众变成最大众的,但我完全能够控制我自己,我是以比较正常的心态面对这些的。朋友都好奇,问我说:嘉佳,你今年花钱花得最多在哪呢?我今年花钱花得最多是在手机网游上面。我没买车我也没买房,我什么都没买。我对这些已经没有极度的渴望了。 

提防“杀普通女性不见血”的陆琪

时代周报:和韩寒、冯唐他们相比,你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张嘉佳:我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我是最普通的。

时代周报:冯唐跟韩寒都觉得自己很帅,很得意于女孩们的喜欢,这种优越感你有么?

张嘉佳:我肯定没有。我是人家喜欢我,我没有办法去喜欢她的话,我还是抱有感激之情的。比如我会和签售会的每一人都说谢谢,一直签到最后一个,我能给予的回馈我一定会给予。

时代周报:你怎么看陆琪?他似乎有点刻意讨好女性。

张嘉佳:陆琪我不喜欢,他有一些观点简直就是杀人不见血的。杀普通女性不见血。

时代周报:为什么这么说?他让普通女性感觉太好太娇纵?

张嘉佳:他的这些世界观是扭曲的。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首先你得客观,不能说一有问题就一定是男生的错。这对女性的成长肯定是有负面作用的。

时代周报:相比之下,女生为什么那么喜欢你的小说?因为不但温暖而且还挺纯情的?

张嘉佳:对。我写爱情,顶多到牵手就结束了。

时代周报:你是不是觉得性是肮脏的、龌龊的?

张嘉佳:不是觉得它龌龊,是觉得没必要,而且我觉得性是特别私人的,是一对一的,不能拿出来写。我现在还是蛮抵触写这些东西的。我觉得每个人都不应该那么裸露。所以我不会写到这一块的,连接吻都不写。

改变矫情的定义

时代周报:你介意别人说你矫情吗?

张嘉佳:一开始介意,后来不介意了,因为更主流的人觉得我是好的,或者对这个社会是有作用的,我向大家宣扬的是不要怕受伤,我宣扬的是要往前走,我宣扬的是不要害怕过去,我宣扬的是做人要讲道德、要讲正义,要有责任感,对爱情要负责。我是对的。如果大家认为这个是矫情的话,那意味着我正在改变矫情的定义。

时代周报:你是否介意别人说你写的都是心灵鸡汤?

张嘉佳:现在也不介意了。因为一个东西对于这个社会到底有何作用,也不是由作者、评论家决定的。既然我们说的都不算数,我又何必去介意这些词语呢?

时代周报:有人说你的世界是郭敬明的反义词,意思是你写的都是普通人甲乙丙丁,但是也有人认为你的故事很单薄,就是单身汉的回忆。

张嘉佳:我明年会出一个大长篇,那个大长篇可能对我的意义也挺重大的。有一段时间,蛮多人以为我只会写台词;在我大学的时候,蛮多人以为我只会写杂文;这段时期,所有人以为我只会写抒情文。

时代周报:33个故事里,王家卫为什么会独独选中《摆渡人》?

张嘉佳:不是独独选中,而是我们打算起步做的就是这一步。王导找我谈的时候,这本书还没开始卖。朋友一推荐,他觉得可以,包括偶尔我去他办公室找他聊天,看见我的书在他的办公桌上,密密麻麻贴满标签和他的评注,我知道他是真的喜欢这本书。

时代周报:你觉得王家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拍十年你也跟他十年吗?

张嘉佳: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就默契,你很难理解两个巨蟹座在一块的这种默契度。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这是肯定的。我从前喜欢的是导演王家卫,我现在爱的是王家卫。他对身边的每个人都很真诚。

时代周报:《摆渡人》的全明星阵容一摆出来,大家都被惊呆了。

张嘉佳:那是假的。我们还没有商量好。

时代周报:你在《非诚勿扰》上当嘉宾,看到一排排性格各异的女孩子,对中国当代女性的认知有没有改变?

张嘉佳:我觉得女生尤其是从80后开始,在世界观上,男女都差不多了,因为大家接受的教育是一样的,九年义务教育、日本漫画、美国电影、香港电影、香港流行音乐……大家都是统一的道德观。我面对这些女孩,知道她们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想从男嘉宾里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男生,这个概率特别低,她们比较大的目的或者比较大的作用就是向更多的人呈现自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谁。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巨婴女性之爱

张嘉佳的文字为什么受女性欢迎?因为他总是写普遍人,写得温暖真挚。

在受女性欢迎这方面,他怎么都比不过陆琪吧,我看过一个杂志对陆琪的专访,里面有一句特别狠的评价—说他是对屌丝的按摩,我觉得这很准确,陆琪天生是干这个的,招员工都是清一色女的,没一个男的,这叫天分。张嘉佳还是比陆琪好一点,起码文字好一点。

张嘉佳的女读者们喜欢他在文章当中透露出的恋爱观人生观,比如他提倡不劈腿、负责任、痴心的真爱,而且他的故事很纯情,从来不会涉及性爱,他自己说他最多写到接吻,这不就是又一个《来自星星的你》吗?女读者们愿相信虚妄的疯狂的痴情的无比追求,但她们不愿意进入现实生活,这不同样也反映了这些女性内心深处的深深恐惧么?

中日韩三国的女性有一个特点,就是她们特别钟爱纯情的无性的故事,只希望有纯纯的爱,实际上这正折射了东亚地区女性最显著的巨婴性格。婴儿是没有性的,渴望一个完全围着自己转的人,必须得到妈妈全然的爱,才能接受这个人,否则,性就是一种侵略。婴儿一样的女人,性对她们来说,常常是一种巨大折磨,她们必须得到这种感觉:那个人全然围绕着自己转,她们才可以和他有性。男人必须可以为自己做一切,包括去死。她们要的只是:一个人全然地爱自己。

至于她们是不是对现实中的男人特别失望,当然是失望的,但根本还是,这种巨婴式的渴望,是极度不现实的。这会构成现实中女性对男人的巨大吞没,导致男人在情感上呈隔离状态。

我们内心的创痛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被抛弃的创痛,一类是被吞没的创痛。

小时候,假若一个孩子和父母—尤其是妈妈的关系很疏离甚至经常分离的话,就会产生被抛弃的创痛。相反,假若父母和一个孩子的关系过于亲密且父母有将孩子视为生命中的唯一的话,这个孩子就会有被吞没的创痛。

女性多半有被抛弃的创痛,男性则是被吞没的创痛,女性因为有被抛弃的创痛,她会无比渴望爱情,并在爱情中时时刻刻都渴望亲密,这样的女人在爱情中会不明白什么是个人空间。因为被抛弃,所以惧怕孤独,而男性因为被吞没,所以惧怕亲密,这双重的需要和这双重恐惧交织在一起,构成男女两性的博弈。

巨婴化的女孩们无法接受真实生活中的男性,因为她们只看到自己的情感需求,却看不到男人的独立性。情感上只找男人索要,而无法接受男人想自己待着的愿望,当然,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男性的巨婴症就表现为直男癌,他们只看到自己的需要,丝毫不关心女人的感受,所以中国的男人和女人的状况是对等的,大部分的女人是绝望的,男人则是软塌塌的,那些伪装成硬汉子的,其实骨子里也都是个找奶吃的小男孩。

 

 
相关报道

珍惜生命,远离“直男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深度诠释科技、越野、全球化优势 长城汽车六大品牌闪耀上海车展
超越DeepSeek-R1!千问3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模型,阿里3800亿AI布局图谱浮现
头对头击败K药,康方生物股价却跌超10%,明星抗癌药依沃西的临床数据为何引发争议?
双双跌停!诺德实控人、洪田董事涉嫌信披违规遭立案,诺德回应:将密切关注、积极配合、及时披露……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