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红色网游风云
2014年伊始,人民网人民微博推出的两款网页小游戏《打鬼子》和《打贪腐》。这两款网页游戏在技术层面上都比较简单,但是,游戏内容与游戏背景等,都引人关注。
编者按
2014年伊始,人民网人民微博推出的两款网页小游戏《打鬼子》和《打贪腐》。这两款网页游戏在技术层面上都比较简单,但是,游戏内容与游戏背景等,都引人关注。
实际上,许多国家政府都会投资开发官方背景的游戏,用于宣教、反恐、招募军人等。2004年,随着全球网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也启动了“民族网络游戏重点出版工程”,投资10亿-20亿人民币扶持民族网游。十年来,各种以战争为主题、打爱国牌的主旋律游戏加入激烈的市场竞争。
尽管相比《传奇》、《魔兽》这样的网游界霸主来说,主旋律游戏的市场份额有限,但也瞄准了自己特定的玩家群体。
本报记者 李兮言 张子宇 发自深圳
在IT企业扎堆的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里,“中青宝”的办公室并不好找。这座仅六层高的白色旧楼,墙上还贴着白色的陶瓷,乍看像1990年代的工厂办公楼。在高楼林立的科技园里,有点过于低调。在这座不起眼的小楼四楼,就是市值破百亿、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上市公司深圳中青宝互动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青宝”)。
中青宝是第一个在国内上市的网游公司,与众多本土网游公司不同,中青宝打的是“红色网游”牌,由于共青团下属的中青联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青联创”)是其大股东之一,这家公司比其他同行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妖股”中青宝
网游玩家知道中青宝,很多是因为“是中国人就来杀鬼子!”这句广告语,它正是出自中青宝最成功的产品《抗战Online》。
在中青宝的办公楼内,也能见到这样热腾腾雄赳赳的壮语,墙上一幅巨大的“CEO宣言”实在让人难以忽略。这个由中青宝CEO李瑞杰提出的宣言,洋洋洒洒近千字,直白地告诉员工老板的想法—“消灭赔钱货”:“纪律一,你犯错,我道歉;纪律二,你离职,我检讨;纪律三,谁赔钱,请去死。关于第三条纪律中规定的内容,我们要求所有的项目组,所有的前线作战指挥部,都需要对未来项目的发展作出承诺—要能挣钱,不能挣钱的项目将会让它从此消失!没有信心在未来合适的时候有盈利项目的团队、个人,请直接向CEO提出辞呈!”宣言右下角还配有一只“紧握的拳头”。
这篇宣言还明确了要向“巨人”学习做事原则,以此实现中青宝“营收十亿,利润十亿,千亿市值”的经营目标。“我们李总和史玉柱是好朋友。”中青宝的员工说。
史玉柱的网游《征途》,曾经引发巨大争议,《南方周末》对其问题揭露的《系统》一文曾获2009年骑士国际新闻奖。
中青宝“不赔钱”,是从《抗战Online》开始。中青宝的前身是深圳宝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由李瑞杰成立于2003年。据媒体报道,该公司最初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04年,正值国内网游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时国内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中,网络游戏已蹿升至第八位(15.9%),仅次于电子邮件、新闻、搜索引擎等网络传统应用功能,但本土网游屈指可数。在这一背景下,2004年6月,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面向全国招商,开发爱国主义题材的网络游戏,旨在“给青少年提供内容健康、思想内涵丰富的网络游戏产品”。
宝德网络在2005年接到了团中央的委托,开始进行红色网游《抗战》的立项研发。至于为什么选择宝德,中青宝助理总裁、红游中心总监、端游中心总监张一在文字回复时代周报记者时解释,这跟老板李瑞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有关。“2005年前后爱国情绪高涨,各地不断出现爱国反日游行。在这个大环境下,作为游戏人的我们觉得应该为此做点什么,正好团中央有这么一个意愿,于是一拍即合。”
此次招商成为宝德网络的翻身契机。两年后,《抗战Online》正式上线,通过宣传“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收获了特定网民群体。据中青宝红游中心《抗战》项目经理谭鑫介绍,2008年,《抗战Online》在线人数最多时达6万人。2008年年初,共青团中央下属的中青联创正式投资宝德,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媒体报道称,为了强化这一背景,宝德于同年更名为“深圳中青宝互动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此后确立了“红色网游开发商”的身份,走上了飞黄腾达的道路。
从《抗战》开始,中青宝相继推出了《亮剑》、《二战1942》等几款红色网游,中青宝红游中心运营副总监刘祺告诉记者,红色网游一度占中青宝端游游戏盈利的七到九成。
2010年上市以来,尽管业绩下滑、董事长打人、高管离职、经营不佳等因素一直困扰着中青宝,但它的股价却一度涨停,人称“妖股”。
“红色”企业和它的老板
《抗战Online》是中青宝目前知名度最高的一款红色网游,以八年抗战为背景,贯穿了“9·18”、卢沟桥事变以及各时期敌后抗战。玩家可以作为游击队、新四军或者八路军中的一员在游戏中扮演角色。
作为《抗战》游戏的项目经理,谭鑫平时始终关注这一块历史的信息积累。他喜欢上铁血论坛,看凤凰卫视,以及吐槽“抗日神剧”——因为“这些跟我们的认知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中青宝也因此放弃过改编抗战电视剧为游戏的念头(《亮剑Online》是目前中青宝唯一一款由电视剧改编的游戏),“电视剧太娱乐化”,谭鑫认为与主旋律游戏不符合。“鲜明的题材以及对历史的高度还原,这点非常重要。不要轻易去架空历史,比如不要去穿越或者改变什么,要严格按照教科书的每个字来设计游戏。”张一在给时代周报记者的文字答复中写道。
“红色”也成为中青宝的公司文化。
员工的办公桌旁挂着的大串塑料辣椒、大蒜和花生—在抗战电视剧里,这些东西常常被挂在民屋墙上。谭鑫说这是公司统一购买的,办公室才有那么点抗战的味道,类似的装饰还有墙上的八路军草帽。
“做抗战游戏其实真不是为了赚钱,到了他们的年龄,钱对他(指李瑞杰)来说意义没那么大,他只是恨日本,想发泄,怎么爽怎么来,凭借这种态度才去做这样一件事情。”谭鑫跟时代周报记者解释。
在中青宝,李瑞杰的民族主义情绪人人皆知。和员工谈论游戏,他会提出:“你们这个游戏做一个原子弹啊,直接放到日本炸一下怎么样!?”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他觉得我们做的游戏还是有点太柔滑了,他希望更激烈一些。”谭鑫说。
这股情绪在办公室弥漫着,到了玩家身上产生共鸣,就成了卖点。2007年8月,《抗战Online》正式上线之时,就有人质疑中青宝“靠贩卖民族主义赚钱”。谭鑫否认了其中的商业目的,因为在他眼中的老板李瑞杰就是一个有民族情绪的人,先有了情绪,才有了游戏。
张一则认为需要在盈利和爱国主义之间寻找平衡,“很高兴的是我们成功地把握住了这个尺度,并且能够将这个游戏做到‘寓教于乐’。既宣扬了爱国主义,又实现了游戏的盈利。”张一回答时代周报记者,“当然在盈利和宣扬爱国主义之间,我们一向都更重视宣扬爱国主义。”
中年人的游戏
熟悉网游的玩家会发现,《抗战Online》的游戏画面是七八年前的界面风格。游戏角色形象多是高度还原真实人物,少有Q版或娱乐性强的版本。中青宝红游中心的员工认为,这样的画面更符合这款游戏的定位和受众兴趣。“玩这款游戏的多不是一二十岁的青少年,反而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才是我们这个题材的群体。”谭鑫和刘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可能十几岁的小伙子不会比较看重题材,但是上了年纪的,比如四十岁的,他们去做一些事情的目的性很强,比如说想要从游戏里得到什么,或者说验证什么。”谭鑫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下,制作团队在设计的时候,会特别考虑受众的情绪渲染。“我们当初制作的时候整个团队都应该是往这个方面考虑的,这其实是我们游戏的魂。”谭鑫说。
爱国主义和民族情绪让中青宝找到了特定的玩家群体,目前,中青宝最受欢迎的几款游戏里,平均在线人数最多的仍是《抗战》,谭鑫说最高峰的时候曾有过6万人在线,目前达到2万人。相比之下,网游霸主《传奇》、《魔兽》等最高在线人数通常达到百万人。
另一方面,情绪必须限制在一定的界限之内。谭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红色游戏相对而言,开发难度要大于其他游戏,不得不考虑到政治因素。也不得不对很多游戏设定进行一些合理化的处理。不能像其他游戏一样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张一表示。
不过,中青宝的办公室里也不是一点日系产品都没有。员工办公桌上的叮当猫水杯、元寿司送的插旗摆件,自动售卖机里的日清杯面,中青宝不干涉这些员工自带的物品,也不强制员工抵制日货,但公用的产品如打印机、相机等,是没有日系的,“这个我不知道是跟老板自己的选择有关,还是有其他元素”。另外,公司墙上的游戏海报有日本动漫《火影忍者》和《进击的巨人》的人物,据称是中青宝旗下另一游戏公司的产品。
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图书也是五花八门。随手一翻,有史铁生的《灵魂的事》、《战争与和平》、《向毛泽东学管理—中国离不开毛泽东》,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沈志华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红色网游风云】专题文章
主旋律游戏前世今生
“血狮事件”的玩家记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