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卖出茅台价,华润、青岛营收均超300亿背后:关厂裁员保利润
让啤酒厂家们焦虑的另一个现实是,国内啤酒行业逐渐临近天花板。
在完成与嘉士伯的重大资产重组之后,重庆啤酒(600132.SH)过去一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31.19亿元、11.66亿元,同比增长19.90%、38.82%,实现扣非净利润11.42亿元,同比增长76.14%。重庆啤酒在4月1日晚间的年报中披露上述信息。
随着重庆啤酒最新财报出炉,A股主要啤酒上市公司2021年财报基本发布完毕。
图片来源:Unsplash
其中,华润啤酒(00291.HK)凭借333.87亿元的营收和45.87亿元的净利率拔得头筹,同时创下公司利润规模的历史新高。另一国产啤酒巨头青岛啤酒(600600.SH)2021年实现营收301.67亿元,同比增长8.67%;净利润31.55亿元,同比增长43.34%。这是青岛啤酒在净利润这一指标上首次被华润啤酒超越,华润啤酒成为国内最赚钱的啤酒企业。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大部分啤酒上市公司的日子过得不错,和2020年相比,营收和净利润大多实现攀升。不过,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企业产品的结构调整、价格上调不无关系,而相比于净利润的增长,各大啤酒企业在营收方面的增长其实并不显著。
让啤酒厂家们焦虑的另一个现实是,国内啤酒行业逐渐临近天花板。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啤酒总产量3562万千升,这一数字在2019年是3765万千升,3年缩减200万千升,总量已趋于饱和。
不高端非啤酒
过去一年,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这两大“龙头”的产品销量增长并不乐观。其中,华润啤酒销量1105.6万千升,同比下滑0.4%,青岛啤酒的销量为793万千升,同比微增1.4%。
在此情况下,各大啤酒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产品结构调整,实现高端化上。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啤酒圈迎来一波“高价潮”,青岛啤酒将啤酒卖出了茅台价,推出标价1399元/瓶的高端啤酒,百威也上线了1588元/瓶的限量版啤酒。
此外,基本款和中低端啤酒也悄然提价,百威、雪花、重庆啤酒等品牌相继提价,部分品牌的基本款啤酒在过去4个月内涨幅约3%~10%。
这为啤酒企业带来了业绩增量。华润啤酒称,其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持续的高端化,2021年,华润啤酒次高端及以上啤酒,销量达到186.6万千升,同比增长27.8%,次高段以上产品销售占比也从2019年的11.5%提升至2021年的16.9%,每千升毛利也比2019年提升了10.7%。青岛啤酒则表示,公司实现销量432.9万千升,同比增长11.6%;高档及以上产品共实现销量52万千升,同比增长14.2%。
其他啤酒上市公司的高端化也有提速的趋势。2021年,重庆啤酒高档啤酒(10元以上)销量达到66.15万千升,同比增长40.48%;销售收入达到46.82亿元,同比增长43.47%。珠江啤酒(002461.SZ)高档和中档产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13亿元、15.1亿元,同比提升15.78%、0.43%。百威亚太(01876.HK)也表示,2021年,在高端化战略的带动下,公司实现营收67.9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15%;净利润21.4亿美元,同比增长27%。
2021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的毛利率分别为39.20%、36.73%、51.35%、43.84%,除了珠江啤酒毛利率微降外,其他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时代财经,伴随着人口红利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叠加,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进入产品结构升级阶段,高端啤酒产销两旺。
关厂、裁员保利润
在啤酒企业纷纷依靠高端化策略提升业绩的同时,另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啤酒销量触顶的大环境下,现阶段国内企业也在开源节流,削减冗余产能。
早些年,包括雪花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000729.SZ),以及百威、喜力、嘉士伯等外资品牌在内,均陆续在国内投资建厂,行业竞争惨烈。如今,行业体量逐渐萎缩,跑马圈地式的扩产运动也带来了“后遗症”——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有的成了过剩产能,有的则成了落后产能。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华润啤酒已停止经营5家啤酒厂,行政及其他费用较2020年减少8亿元,下降幅度达18.1%。另据官方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华润啤酒已经共计关停30家工厂。
目前,华润啤酒在内地24个省市区共运营65家酒厂,年产能约为1820万千升。而在2021年,华润啤酒的销量为1105.6万千升,产能利用率仅为60.1%,仍有大幅削减产能的需求。华润啤酒CEO侯孝海透露,预计2022年还要关闭2~3家工厂。
青岛啤酒也不能幸免。2021年,该公司旗下的啤酒生产企业数量为58家,而2020年这一数据为60家。据安信证券研报披露的数据,青岛啤酒2018年关闭2家工厂,2019年关闭2家工厂,2020年受疫情影响搁置关厂。
与嘉士伯“牵手”的重庆啤酒,近几年也在不断出让、关停冗余机构或企业,优化人员架构及提高生产现代化水平等。截至目前,重庆啤酒陆续关停了位于綦江、柳州、九华山、永川、黔江和六盘水等地的多家分、子公司工厂。
珠江啤酒近年来也发力推进技改和优化产能。其表示,2022年规划包括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如落后产能、无效产能的淘汰优化,促进企业经济结构优化等。
关厂“瘦身”的同时,啤酒企业还通过减员来降低人力成本。以两大龙头为例,2021年,华润啤酒人员减少的趋势仍在延续,全年共聘用约2.5万人,较2020年减少2000人,与2019年相比,一共减少了5000人。同样在2021年,青岛啤酒在职员工数较上年减少2731人。
朱丹蓬认为,关厂整合是目前整个中国啤酒行业的一个趋势。随着高端化趋势愈演愈烈,原有工厂的硬件已经不能够满足高端啤酒的生产需求。淘汰落后产能,也有利于巨头去迎接高端啤酒的市场红利。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分析师林岳曾对时代财经分析称,啤酒目前在国内市场同质化严重,盈利能力偏低。与此同时,利润空间更大的中高端产品成为企业们的又一业务中心。也正因此,啤酒企业会借此消减冗余和相对低端的产能,布局高端产品线。
“国内消费市场趋向成熟,低端市场也接近饱和,再考虑到进口品牌对于市场的蚕食,国内企业停止扩张,收缩产能是一种保利润的手段。”林岳对时代财经说。
年轻人的啤酒生意不好做?
经常“嘲笑”茅台失去年轻人的啤酒圈,其实也跟茅台一样,面临“中年危机”。
欧瑞国际的数据显示,中国啤酒的主力消费人群(20-49岁)已经从2010年的49.7%下滑到2019年的44.61%,预计这一数据还将继续下降,同时人口的绝对数量亦将逐年减少。
原来爱喝啤酒的青壮年逐渐老去,95后、00后消费者正在成为啤酒企业争夺的主战场,但要取悦年轻人并不容易。年轻人在家里喝着啤酒吃炸鸡、在烧烤摊光着膀子撸着串的场景却在慢慢消失。
一位深圳的精酿啤酒商家告诉时代财经,现在95后、00后的啤酒生意并不好做,他们对于啤酒的品质、口感,甚至喝酒时的仪式感等都提出了更多个性化的要求。他认为,成本上涨等因素是导致啤酒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而啤酒企业为了迎合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这场涨价背后的另一因素。
“啤酒整体消费群体增幅不大,为了吸引现有的消费者,酒企都在尝试推出更健康的产品。但另一方面,这类产品的成本更贵,价格更高。”上述精酿啤酒商家对时代财经说。
为了取悦年轻人,一场新的变革已经出现。燕京啤酒等品牌相继请来王一博、蔡徐坤等流量明星担任代言人;部分品牌选择推出度数更低、味道更甜醇的啤酒,并在外形设计上开始迎合年轻人的审美;有厂商则开始遵循高端、健康的趋势,推广无醇啤酒的概念;厂家的营销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渠道,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上,也能看到各大啤酒品牌的身影。
“国内大部分中低端啤酒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更多是营销战,以价格战抢占市场,在口味、品质方面的提升并不大,产品自然也就缺乏竞争力。但现在,消费群体变了,它们就需要做出改变。”上述精酿啤酒商家告诉时代财经。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