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又喊话了!大城市青年人买不起房、租不好房都给重点解决
新市民和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备受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尽管“住有所居”的提法由来已久,但在房地产调控、三孩政策出台、中央财经委释放“共同富裕”等背景下,这场以“住有所居”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格外引发关注。
8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副部长倪虹和黄艳,介绍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情况,同时就住房保障体系、房地产调控和市场秩序整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防止大拆大建、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城市体检等各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和推进措施,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介绍道,目前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方米。我们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6月2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即体系内包含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等三种住房。
其中,公租房主要是为了解决城镇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早在2010年,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等7部委便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公租房保障方式的建立已超过10年。王蒙徽表示,目前城镇户籍的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经做到了应保尽保,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共有产权住房则是由城市政府因地制宜(来推进),主要帮助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又由于房价较高而无力购房的人群尽快改善居住条件。
而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解决的是,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存在的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这也将是未来住房保障体系的工作重点。“我们现在正在抓紧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王蒙徽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重视解决大城市青年的住房问题
发布会上,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对保障性租赁住房问题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困难,是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过程而凸显的一个问题,新市民和青年人往往年限短,收入相对较少,购房和付租金的能力比较弱。有关调查显示,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在租房,付得起租金的区位比较远,区位好的租金就比较贵,因此形成了‘买不起房租不好房’的现实困难”。
近年来,新市民和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备受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倪虹称,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重视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努力做到住有所居、职住平衡;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供给。此外,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
倪虹表示,住建部和有关部门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同时在人口流入比较多的大城市,也开展了共有产权试点工作,并通过试点的经验总结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
时代财经获悉,该政策形成了5项基础制度和6大支持政策,从土地、财税、金融等多方位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进行了保障,“下一步就是重点抓好政策的落实”。倪虹称:“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才有未来;对于国家来讲,青年有了希望,国家才有未来。所以说,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除了住房保障体系,作为近期房地产行业的热点话题,房地产调控和城市更新问题也在发布会上受到关注。
倪虹表示,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并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重点展开了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了平稳的运行,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决策部署是精准且有效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面落实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8月上旬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在社会上引起热议,该文件已于今日正式发布实施。
住建部副部长黄艳表示,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超过60%,意味着已经步入城镇化的中后期阶段,“我们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的调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城市更新行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以及品质提升,城市更新行动已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很多城市亦出台了相关政策机制,但同时很多地方出现了一些有悖初衷的苗头”。
黄艳介绍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起草了这份文件:“我们主要是想推动由过去单一的开发方式转向经营模式,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更新,尤其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啊,更注重补短板惠民生的里子工程,统筹地上地下设施的建设来提高城市的安全和韧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