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十四五”规划:2025年上市公司超1500家,存款余额达40万亿
广东金融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主要金融指标居全国首位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于海平介绍,2020年,广东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过4万亿元,是2015年的2.8倍,直接融资比例达25%。广东省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8万亿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6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高,金融普惠水平大幅提升。
8月6日上午,广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于海平和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广东证监局负责人出席并介绍了《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总体情况。
在发布会现场,于海平介绍:到2025年,广东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5万亿元,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0万亿元、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30万亿元左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150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保费收入达8000亿元左右。
《规划》还提出支持深交所打造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围绕广州期货交易所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发展壮大总部金融机构以及丰富地方金融组织等举措,全面提升金融产业国际竞争力和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能力。
“打造全期货产业链是首次被提出来,广州期货交易所的成立为期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接下来,将培育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组建期货与金融市场研究院,建设期货交割库聚集区,加快完善期货产业链。”于海平表示。
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千家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金融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截至2020年年末,广东省法人金融机构达360家。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26.8万亿元和19.6万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62.5%和108.3%。
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677家,比“十二五”期末增加25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81家,精选层2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展示企业2.5万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6.2万亿元,资产证券化率提高到147.0%;证券交易额205.17万亿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2倍。
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34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29.6万亿元。2020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近1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8.9%,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税收3628亿元,占广东全部税收的1/6。
广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金融普惠水平大幅提升。
截至2020年年末,广东基础设施贷款余额约4万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5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约2万亿元,服务小微市场主体188万户;涉农贷款余额1.6万亿元。
广东近五年累计新增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139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占新上市企业的85%;产权交易规模和影响力提升,广东省交易控股集团连续五年交易金额超1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于海平表示,“十三五”时期,广东金融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主要金融指标居全国首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效能大幅提高,金融改革不断突破,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五年后,广东存款超40万亿
于海平表示,广东省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可“123+双10”概括。
“1”是“一个枢纽、三方发力”,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规划》提出主动携手港澳把大湾区内各主要中心城市紧密联结起来,打造成一个联通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国际金融枢纽。
“2”是“双城引领、全省联动”,加快建设金融强省。按“一核一带一区”发展布局,从广东全省角度予以推进;进一步强化广州、深圳金融辐射带动作用,丰富完善汕头、湛江金融服务功能,支持粤北生态区以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等为抓手。
“3”是以“金融改革开放、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生态安全区建设”为三大动力,实现广东金融高质量发展。
同时,《规划》提出了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实施“金融倍增工程”。于海平表示,因为其与珠三角主要金融指标之比都是1∶9,经济指标之比则是2∶8,“倍增”就是要把金融差距缩小到跟经济差距至少持平。这两年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湛江、汕尾等地市信贷增速明显高于广东全省及珠三角水平。
“双10”分别代表“十项任务”以及实施“金融+”十大工程。
其中,十项任务具体包括完善创新资本链、打造期货产业链、发展跨境“金融通”、打造头部金融机构、壮大银证保金融机构、发展金融科技产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设绿色金融市场、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组织)和金融新业态。
十大“金融+”工程分别为“金融+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高端制造”、“金融+乡村振兴”、“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海洋”、“金融+文化”、“金融+民生”、“金融+生态”工程。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