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信保诚人寿:20年稳健成长是如何炼成的?
文/曾令俊
在风云变幻的中国保险市场上,成立于世纪之交的中信保诚人寿已走过了20年。持续增长的经营业绩、丰富完善的产品体系、业内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突破千亿元的总资产……20年间,中信保诚人寿从零开始,逐步成长为名列前茅的合资寿险公司。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中信保诚人寿有着怎样的发展逻辑?
作为一家保险公司,通过稳健可持续的经营为客户提供长久的人生守护,是获取客户信任、打造百年老店的基础。成立20年来,中信保诚人寿紧密围绕监管要求,在“以稳健经营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突出价值经营”的战略导向下持续深耕寿险业务。而正是这样的思路,成就了这家公司稳步成长的发展之路。
稳健经营源自股东百年积淀
“稳健”“靠谱”“有积淀”,这是不少客户对这家合资公司的认知。而这份稳健和靠谱,源自于公司长久以来对双方股东经营理念的继承和发扬。
1848年,英国保诚集团成立于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公司名称“prudential”(审慎)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家百年老店的内在品质。在172年的发展史中,英国保诚始终以审慎决策、灵活适变的风格活跃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并逐步发展成全球金融业巨头。
2000年,在中国入世前夕,寻求在华发展业务的英国保诚遇到了中国大型国有跨国企业集团—中信集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中信集团也始终坚持稳健的发展思路。经营理念上的认同,使得中英双方一拍即合,并于2000年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英合资的保险公司信诚人寿(2017年更名为中信保诚人寿)。
正如英国保诚的公司名称所揭示的含义,中信保诚人寿把“审慎”二字刻进公司的文化基因。自2000年成立以来,中信保诚人寿在中英双方股东的共同支持下,在公司内部始终强调以风险偏好为引领的风险战略导向,实现对风险的主动选择、积极安排与有效管理。
在这样的经营思路下,中信保诚人寿从广州出发,在珠三角站稳脚跟之后,于2003年在北京成立了京城首家合资寿险公司,随后在全国各地一路开疆拓土。截至目前,已在全国成立了21家分公司,共在全国97座城市设立了240多家分支机构,成为全国开设分支机构最多的合资寿险公司之一。
与此同时,中信保诚人寿的各项经营业绩也在稳步增长。特别是2013年以来,公司的发展更是驶入了稳健成长的快车道。2013―2019年,公司的各项经常指标处于稳步、持续增长的状态,总资产增长2.7倍,原保费收入增长了4.2倍,归母净利润增长了8倍,并获得了“2019年度稳健经营保险公司”“中国价值成长十佳保险公司”“最佳合资保险公司”等重要奖项。
改革创新助力公司稳健成长
在传承英国保诚集团“审慎”理念的同时,中信集团的改革创新精神也在中信保诚人寿得到了弘扬。
自成立之初,中信保诚人寿就把创新作为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寿险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填补行业空白到借助科技赋能的力量,中信保诚人寿通过不断创新,在提升客户体验、完善客户服务的同时,也在助力公司稳健成长。
2001年,尚在发展初期的中信保诚人寿大胆推出“寰宇卡”,为客户提供全球旅游咨询和海外紧急救援,并于次年将紧急救援服务范围扩展至全球;2002年,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发行多媒体《客户权益手册》的保险公司,帮助客户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权益;2004年,公司成为第一家进行保单条款通俗化的试点公司,同时也是首家获得批准实施通俗条款的保险公司,让以往的“天书保单”成为客户“看得明白,买得放心”的新保单;2014年,公司推出旗下高净值客户专属高端子品牌—传家,弥补了国内高净值人群专属保险品牌的空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中信保诚人寿加大了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客户体验的努力。从早期持续推进多渠道电子化服务,到运用VR等新技术创造线上展业新模式,公司针对客户“痛点”持续优化服务流程。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为了保证客户和营销员安全,公司推出基于5G、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搭建的实时在线虚拟洽谈平台——VR会客厅。在为更多客户带来良好购险体验的同时,还能让客户从销售到服务环节享受到保险科技带来的安全、可靠和便捷。
在每一次创新的背后,体现的是公司对中信集团改革创新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也在一次次的创新过程中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信赖,进而提升公司在寿险市场中的竞争力。
将价值导向注入风险管理流程
在中国寿险市场上,合资公司尽管市场规模并不算大,但多数以风险管理能力较强、注重价值导向和稳健经营作为主要特点,而中信保诚人寿就是这种发展类型的代表公司之一。
20年来,持续推进风险文化建设,坚持稳健经营的风险偏好,完善风险的三道防线运行机制,强化内控合规经营是公司获得稳健成长的关键。
特别是近年来,公司紧密围绕偿二代监管要求,在公司总体战略框架下,制定了《中信保诚人寿偿二代实施暨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将偿二代实施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提升至风险战略层面统筹安排、整体部署,并系统规划了风险战略实施“整体达标”“持续提升”“全面深化”的三个阶段。在坚持寿险行业基本经营规律的同时,注重将价值导向注入风险管理流程,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的稳步提升,并在行业多项评价指标中保持领先。
偿付能力充足率是衡量保险企业防控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偿二代下,公司始终保持较充足的偿付能力水平,2020年二季度末,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235.05%,高于监管要求。
不仅如此,自偿二代一期工程启动以来,自2016年一季度至2020年二季度,公司已经连续18次在银保监会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评价中被评为“A”类,这也是所有合外资保险公司中连续获得“A”类评价最多的公司。
而在2016年和2017年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SARMRA)评估中,公司连续以优异的成绩在保险行业中名列前茅。
在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中信保诚人寿近年来不断强化“价值导向”的经营思路,通过产品结构和渠道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规模和价值稳步增长。2019年,中信保诚人寿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原保费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位居合资寿险公司前列。
履行企业责任反哺社会
作为一家保险企业,通过稳健经营在市场中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反哺社会也是应有的使命。
成立20年以来,中信保诚人寿一直致力于做一家有温度的保险企业,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企业的责任担当。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信保诚人寿迅速作出决定,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医疗物资采购、疫情医护人员救助及奖励;同时,公司在既有应急预案基础上升级针对疫情的服务保障,并设立专项慰问基金,今年上半年累计为207名罹患新冠肺炎的客户进行理赔,赔付总金额近150万元。
近年来,中信保诚人寿持续积极参与中国的赈灾、教育及关怀弱势群体的活动。2017年以来,中信保诚人寿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持续合作,通过支持“护航计划”开展了一系列以“青少年安全”“正确留学观”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通过全球紧急救援服务、海外医疗协助服务等,帮助留学生和准留学生家庭渡过难关;2019年以来,中信保诚人寿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积极合作,通过参与“希望工程”项目,目前已先后援建两所希望小学,在支持乡村地区小学教育基础建设的同时,关注儿童身心发展与综合素质培养。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