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从零起步 顺势打造国际金融双中心

曾令俊
2020-08-25 02:52:43
来源: 时代周报
在深圳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金融企业的发展,先后诞生了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微众银行、国信证券、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已成长为国内金融细分行业领域的标杆企业。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发自广州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短暂的40年间里,深圳从一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荒芜小渔村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形成经济特区的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

深圳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蜕变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这与深圳金融业的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密不可分。

在加快建设国际化金融创新中心过程中,对深圳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0年来,深圳实现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上的多个“第一次”,也孕育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千姿百态的金融企业。

事实上,在经济特区设立之前,深圳金融业基础十分薄弱,几乎为零。经过近40年的发展,深圳金融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已跻身中国内地三大金融中心之列。

近日,在《深圳市贯彻落实行动方案》中,深圳又提出了“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打造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口号。

8月24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提供给时代周报记者的数据显示,40年来,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高于GDP增速6个百分点。

在近年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金融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金融业占GDP比重从前年的12.7%增长到2020年上半年的16.2%。

从零起步杀出血路

回顾深圳金融业发展历程,深圳金融业几乎是从零起步,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

在改革之初,深圳百业待举,金融作为经济体系配置资源的基础性行业,“杀出一条血路”的意义显得格外重大。

然而,彼时的深圳金融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但得益于国务院以及央行的支持,深圳最终开辟了一条“血路”,在很多方面先试先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

1981年,深圳引进国内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1985年12月,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深圳外汇调剂中心正式开业;1986年,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财务公司—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诞生;1987年4月,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成立,开启了中国由企业集团办银行的先例;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资本市场运作从此有了正式载体……

公开数据显示,到1996年,足足有121项领先全国的现代金融工程创新,均发起于深圳,后来绝大部分被推广到全国。

时任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曾评价说:“深圳这个小舞台唱出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一出大戏。”

进入新世纪以来,深圳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脚步并未停止。

近几年来,前海围绕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的战略定位,持续推进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核心的金融创新,实现多个全国第一。

在深圳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金融企业的发展,先后诞生了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微众银行、国信证券、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已成长为国内金融细分行业领域的标杆企业。

金融行业地位不可或缺

统计数据显示,金融业税收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税收(不含海关代征关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1522.4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7%,继续稳居各行业首位。

具体来看,银行业方面,截至2020年6月末,深圳银行业资产余额9.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95%,资产余额、存贷款规模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

证券业方面,截至6月末,23家证券公司总资产2.00万亿元,营业收入511.34亿元,均位列全国第一,净利润、净资产、净资本均居全国第二。

保险业方面,共有保险法人机构27家,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今年上半年,全市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788亿元,同比增长2.44%。

基金业方面,截至2019年底,深圳地区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合计超过6万亿元;2020年中期,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4.1万亿元,一座城市的管理规模占到全国的25%。

上市公司方面。截至6月末,深圳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10家,其中主板79家、中小板124家、创业板96家,科创板11家,位居全国第二。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7.5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与此同时,深圳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也得到国际金融同业的肯定。

在2020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深圳列第11位,国内仅次于上海(第4)、香港(第6)和北京(第7),排名逐年上升。

迈向全球金融中心

40年来,深圳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对于深圳金融业的下一步发展构想,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说,在中央的统一定调和深圳的“双区驱动”下,初步构想是打造三个中心,全球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全球的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的可持续金融中心。

近年来,一批重要的金融技术机构落户深圳,为金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深圳当地金融监管看来,深圳具备打造这两大金融中心的基础,除了金融科技起步早之外,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院、未来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等一批金融科技重要机构已落户深圳。

在可持续金融发展探索方面,全国首部绿色金融地方立法已经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形成了《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 (征求意见稿)》,而ESG投资和绿色金融区域和国际合作也在进一步摸索当中。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