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星之火到万亿潜力,低空经济热潮下中国载人eVTOL百舸争流
在政策的推动下,国内载人eVTOL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企业融资升温、订单火爆。
编者按:时光的力量滚滚向前,潜移默化,改变世界、改变时代、改变每一个人,不可逆转。11月18日,《时代周报》将迎来十六周岁生日。十六年来,我们以富有穿透力的思想和锐利的新闻事实,用专业视角解读中国资本趋势和产业变革,用工匠精神讲好大国崛起的中国故事,用财经智慧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梦。我们见证着这个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一个个关于勇敢、热爱、求变的故事。值此十六周年之际,《时代周报》推出“为勇敢作序”特别报道,为勇敢鼓与呼。
低空经济热潮下,载人eVTOL对交通场景的改造引来了无数想象,绕开常规通勤路线、地面交通的拥堵,直接在空中开辟低空通道,能大大节省时间。
多位载人eVTOL厂商高管均曾对时代财经举出过eVTOL载客效率更高的例子:在深圳,南山区到大梅沙,使用eVTOL可以将节假日往返耗时1~2小时缩短到10分钟;在上海,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到上海市内的临港、张江或者苏州市中心都只需要15分钟左右;在成都,eVTOL能将原本40分钟到双流机场的路程缩短到3分钟……
eVTOL最早的概念机型出现在2010年前后,彼时,全球第一家eVTOL企业JOBY在2009年成立,到了2014年,美国直升机国际协会(AHA)、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正式引入eVTOL概念,全球eVTOL领域开始燃起“星星之火”。
但真正掀起eVTOL浪潮的,是2016年全球共享出行巨头Uber提出“Uber Elevate”空中出租车计划。这一年,中国的亿航智能则发布了“亿航184”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并在广州进行航线测试;2019年,亿航智能登陆美股上市,成为“全球eVTOL第一股”。
到2023年底低空经济利好政策频发,国内eVTOL整机研发企业已达30多家,这其中既有前沿的科技公司,也有大型的航空航天企业,还有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和无人机产业的企业。根据民用航空局发布数据,以eVTOL为核心的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而在政策的推动下,国内载人eVTOL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企业融资升温、订单火爆。
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eVTOL领域吸引不同背景的入局者,不同的载人eVTOL整机厂商则押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如亿航EH216-S、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的飞行器采用多旋翼路线,峰飞航空“盛世龙”、御风未来M1 eVTOL、沃兰特VE25-100为复合翼路线,倾转旋翼路线则有沃飞长空的AE200和华羽先翔的鸿鹄Mark 1等。
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在今年珠海航展现场对时代财经分享称,眼下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各个厂商都仍然遵循自己的认知和认同的技术路径去尝试,“我们要珍惜这个阶段,可能3年、5年后,载人eVTOL就会如现在的手机、汽车一样大部分构型都趋同,最后在商业、供应链的需求下,大家会找到性价比最高、兼顾安全与实用性的几种构型,让我们把悬念留到下一届航展。”
2024年4月,亿航智能宣布成为全球首家领取载人eVTOL适航三证的企业,其取证产品为两人座的无人驾驶载人eVTOL。不过,民航局公开披露的亿航EH216-S型号合格证数据单上,明确指出该飞行器运行限制为隔离空域内、人口稀少区上空、远程机组视线范围内飞行——这也意味着离未来真正的城市内日常通勤场景尚有距离。
“从目前局方的要求来看,承担城市低空交通客运的场景中必须做到有人驾驶。飞行员不光是操作员,也是高等级的安全员,因为很多自动化、感知设备还不能完全探测和处理飞行过程中的外来物及故障。比如视线范围内微型无人机、气球、高压线等,但飞行员可以观测到并处置。一旦探测不到,或者空地通讯数据链丢失,无人驾驶飞行器会面临安全性问题。”览翌航空创始人、总裁党铁红在进博会现场对时代财经解析。
成立于2023年5月的览翌航空在进博会首次发布了LE200驾驶舱模拟器及内饰展示机,最大载客5人(含飞行员),预计2027年底取得TC。党铁红此前曾在中国商飞体系中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为资深飞机整机集成专家。
沃兰特则将其首款产品VE25-100定位为高等级载人eVTOL。VE25-100同样为6座级,包含一名驾驶员,里程可达200km~400km,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知的起飞重量最大且客舱空间最宽阔的载人eVTOL航空器。据进博会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客舱设计保证每位乘客都有足够的腿部空间和活动范围,后排特别配备了婴儿篮,为带娃出行的家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沃兰特在展台展示的产品 时代财经 何铭亮/摄
沃兰特航空市场总监付常银则对时代财经分析称,其飞机设计之初除了考虑客运外,还兼顾到应急救援、货运等方向,遵循多种构型可简易切换的逻辑,“把后面两个乘客座撤掉,可以放2米的担架;把后面四个乘客座撤掉,可以放航空集装箱”,客货可转换等特性也让其产品售价高达2000万~2500万元。
2023年9月,VE25-100型客运eVTOL正式进入型号合格审定程序,2024年10月其型号合格审定首次审查会顺利召开,标志着适航审定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御风未来今年则携三款产品亮相进博会,其中最受瞩目的是2吨级大型M1 eVTOL(电动垂直起降)载人真机,翼展达到15米,机身长度10米,复合翼构型下搭载4个前拉旋翼、16个垂起旋翼,起飞重量高达2.5吨,为本届进博会上最大的展品。
近处只能拍到机舱的M1 eVTOL 时代财经 何铭亮/摄
M1 eVTOL可容纳5人乘坐,其载人版本尚未申请适航认证,但M1B型(即货运版)型号合格证(TC)申请已于2024年1月获得中国民航局的正式受理。
倾转旋翼路线方面,今年珠海航展期间,沃飞长空发布了旗下AE200航空器批产构型。据了解,AE200为6座级纯电动有人驾驶载人eVTOL,公司预计2025年全面启动AE200的符合性验证工作,在2026年完成型号合格证(TC)取证,并在2026~2030年间,开展低空出行试点运营,率先开启商业化。
而时的科技则带来全尺寸载人真机E20,并在展台中打造出实景候机楼,配以航班播放、登机闸口、登机指示等,模拟飞行器即将起飞的现场体验。
去年10月E20 eVTOL型号合格证申请已被民航局华东管理局正式受理。该飞行器翼展12米、高约2.1米,载客5人(含1名飞行员)。时的科技CEO黄雍威对媒体表示,E20 eVTOL量产售价在100万美元,即700万~800万元人民币。
融资升温、订单火爆
支撑eVTOL企业研发、适航取证的资金主要源于融资。低空经济热潮下,今年以来载人eVTOL企业中诞生了多个亿元级的融资,被投企业涵盖沃兰特、御风未来、时的科技、沃飞长空等。
沃兰特是融资轮次最多,获得较多投资方支持的载人eVTOL企业。自2021年成立至今,沃兰特已经完成8轮融资,至少融资7亿元人民币,为中国低空经济赛道乃至硬科技赛道融资轮次最多的企业。仅2024年沃兰特就获得5轮融资,先后获得顺为资本、明势资本、鼎晖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
御风未来在今年9月完成超2亿元人民币Pre-B轮融资,投资人包括中山国资委下属中山创投,上海市金山区携手彬复资本参投,航发基金、沂景资本、宝顶创投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
沃飞长空和时的科技均在今年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前者由策源资本主投,华控基金、中科创星、翱翔天行、泉州海睿等追投;后者由洪泰基金、安泰基金及芜湖市湾沚区国投集团联合投资。
览翌航空今年也完成两轮数千万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包括深圳、合肥基金等。此外,进军最难全倾旋转翼路线的华羽先翔,在11月13日宣布在过去两月完成近亿元融资。目前华羽先翔已成功进行百余次飞行试验,全面验证了倾转过程的可行性,并于2024年10月在长沙湘江圆满完成了应急演练试飞。
从投资方来看,政府基金、市场化资本、产业链上市公司纷纷下场,试图在万亿低空经济的火爆发展中“分一杯羹”。而对于载人eVTOL企业而言,订单落地与商业化应用才是支撑企业长足发展之路。
在进博会期间,沃兰特航空与南航通航、金鹿公务等新签VE25-100意向订单超165架,订单金额逾35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VE25-100型eVTOL签订战略合作及意向订单860余架、意向订单金额220亿元,完整覆盖低空观光、培训、短途运输、货运、应急救援、城市出行等场景。
时的科技则和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海外战略合作伙伴Autocraft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和开拓E20 eVTOL在阿联酋低空旅游、空中出行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市场。
而在珠海航展首日正式公布多旋翼eVTOL飞行器ZG-ONE适航机——“鹊飞”的零重力则在航展期间宣布与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联合打造华东创新中心及运营交付中心。
同时零重力投控的锐恩飞机工业(浙江)有限公司与云南鹤拓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签署了首批30架电动飞机整机及零部件订单,将联合打造以大理州为核心、辐射西南地区,影响东南亚沿线国家的新能源航空器生产交付、运营、销售及维修服务网络。
御风未来CEO谢陵在进博会现场对包括时代财经在内的媒体指出,公司M1 eVTOL可以在同样量级的直升机起降场进行起降,且产品符合目前起降点的标准,“御风未来也有参与到全国的起降场标准制定中。”
谢陵透露,目前公司与苏州市的吴中区、吴江区、张家港和一些工业园区都有相应的对接和合作。今年也有商业地产负责人前来咨询在新商场中留出空间去建起降点、候机楼的必要性,以方便未来公众能乘坐eVTOL来商场购物。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eVTOL是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随着适航取证和演示飞行的推进,国内eVTOL正迈向载人飞行商业化应用的发展道路,城市空中交通即将迎来新篇章。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