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新政即将满月,多家银行试水“先息后本”,对购房人吸引或有限

张昕迎
2024-06-12 19:52:19
来源: 时代财经
这类业务对于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来源:图虫创意

5月中旬发布的房贷新政即将满月,这期间,多家银行悄然推出“先息后本”房贷还款方式,引发市场关注。

5月底,平安银行曾公开推广按揭贷款产品,其“特色还款方式”包括“二阶段还款”“双周供”“轻松还”和“气球贷”等四大类。此后,广州、上海、郑州等多地区的楼盘、商业银行等均有支持“先息后本”的消息传出。

不过截至目前,平安银行的先息后本产品均已下架。6月12日,时代财经致电平安银行广州分行个贷中心,其工作人员表示,“平安银行前阵子确实可以办理此类贷款,现在具体要问客户经理。”

“房卫士”小程序显示,若以“组合贷款”、“首套房”进行搜索,目前广州地区共有24家银行(支行在内)支持“先息后本”,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不过先息后本页面均标注“具体政策结果以银行审批为主”。

6月11日,时代财经咨询建设银行广州某分行一名个贷经理,其表示,“建行目前有这类贷款可以办理,但是我们并不推荐客户去做。‘先息后本’也只能先息两年,目前针对二手房个人住房贷款可以办理,一手房则需要购房之后、咨询开发商中的准入银行。”

对购房者吸引力有限

除平安银行外,还有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曾推出过“轻松供”、“随薪供”等类似产品,其他商业银行未见公开宣传。

一名国有大行个贷经理向时代财经表示,是否能以“先息后本”进行还款,需要看各个地方的政策,具体需咨询售楼中心。

根据平安银行此前推广的四大类特色还款,其中“二阶段还款”是指前三年内按月付息、无需偿还本金,在剩余贷款期限内按月等额本息还款;“气球贷”是指借款人按约定的总期数(固定20年)计算每期月供,在贷款期限内分期归还贷款本息,最后一期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

对此,上述个贷经理告诉时代财经,“前三年只付利息,虽然贷款人不必承受偿还本金的压力,但这三年期间利息是按全部本金计算的,因此贷款成本会有所增加。”该经理还介绍,当前市面上的类似产品,“先息”的时间最长可以达到3~5年。

一名贷款中介告诉时代财经,“气球贷”是一种长贷短供的还款形式,通常提供较短的贷款年限,但以一个较长的期限来计算月供,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前期的还款压力。

“对于一些未来晋升前景较好的职场人,如果按揭买房选择气球贷,可以以较低的资金先上车,未来收入增长了就有能力一次性偿还剩余大额本金。不过如果贷款额度较高,也要考虑后面一次还本有没有压力,没有压力的话可以考虑。”上述中介说道。

“先息后本”还款方式存在一定风险,主要体现在实际贷款利息会高于普通还款。“如果采用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随着本金陆续偿还,每期利息会越来越少。如果未来收入预期不稳定、风险管理能力较弱,更需要谨慎选择先息后本。”

站在购房者的角度,“先息后本”虽能减轻前期还款压力,但吸引力有限。

6月11日,来自浙江的李女士告诉时代财经,其此前在建设银行办理的房贷,目前已可以在手机银行APP上申请调整还款计划以降低月供。“最低偿还本金可以调整为1元,昨天我刚刚申请,但是再三考虑后又取消了”,李女士说,“如果月供没有压力,其实没必要先息后本。”

另一名来自广东的购房用户也告诉时代财经,“月供是比较轻松的,目前暂不考虑‘先息后本’,还有一大因素是近期政策密集施行,对存量房贷降息仍有一定预期。”

对银行是“双刃剑”

对于购房者来说,“先息后本”的还贷方式是否真的划算?

6月11日,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银行推出‘先息后本’房贷还款方式,有助于降低购房人的还贷压力。不过这种还款方式适合短期资金紧张的购房者,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先息后本’占用银行资金的时间较长,整个还款期利息成本较高,并且后续面临还本压力较大的问题。”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上述贷款中介告诉时代财经,先息后本意味着本金占用时间更长,银行能够收取更多的利息收入。“二阶段贷款”、“气球贷”这类业务对于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短期内可能带来客户和贷款的增长,但如果处理不当,未来不良贷款率可能会上升。

早在2010年以前,“气球贷”等先本后息产品就已在深圳出现,最初是银行的一种创新产品。监管部门认为其有助力“炒房”嫌疑,此后“气球贷”未出现在住房按揭贷款市场上。

2021年7月,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关于开展房地产中介机构规范经营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提及房产中介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重点自查自纠,其中就包括“诱导消费者使用‘气球贷’等金融产品”。

直到近期,降首付、降利率等新一轮房贷新政推出后,“气球贷”等产品“重出江湖”,再次折射出银行对房贷业务和盈利的焦虑。

以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较大的国有行来看,除邮储银行外,多家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金额均出现负增长。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金额为6.39万亿元、6.29万亿元、5.17万亿元、4.79万亿元、1.46万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44%、2.23%、3.29%、2.65%、3.31%,邮储银行住房贷款金额为2.34万亿元,同比增加3.37%。

2023年以来,在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净息差继续承压。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今年3月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这是继去年四季度末首次跌破1.7%后再创新低。

截至3月末,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47%、1.62%、1.45%、1.72%,分别较去年末下行15、14、12、18个基点。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有“数”
鸿蒙开启大模型OS时代?余承东:有底座,有生态,才是有价值的操作系统
4800万股将被司法拍卖!“神童”谢宏还能拯救贝因美?
大咖云集!李君如、黄奇帆、徐伟新等将莅临“新金融、新智造、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