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拍价下调超44亿,深圳地标商场三度上货架,潮汕“房二代”郑康豪地产梦渐远

梁争誉
2025-08-12 19:48:06
来源: 时代财经
转向半导体产业寻求突破。

地标商场被摆上拍卖台,皇庭国际的债务危机再度浮出水面。

8月11日,皇庭国际(000056.SZ)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发投资”)名下的晶岛国商购物中心(即深圳皇庭广场)及附属设施、设备,将于2025年9月9日至10日进行司法拍卖。标的物评估价约43.61亿元,起拍价约30.53亿元,相当于七折起拍。

这场拍卖缘起融发投资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信托”)的信托贷款纠纷。因未能按期偿还27.5亿元借款,抵押物皇庭广场最终走上法拍程序。

皇庭广场位于深圳福田CBD,毗邻会展中心、市民中心等地标建筑,是深圳的地标性商场之一。项目占地面积约4.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于一体。

事实上,皇庭广场曾两次挂牌出让。

2022年3月18日,皇庭国际委托联交所发布《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意向征集公告》,参考价格74.93亿元。7天后,皇庭国际再次发布征集公告,参考价格调整为56.20亿元。不过两次挂牌均未征集到有效购买意愿。

此次拍卖的起拍价较三年前的74.93亿元下调44.4亿元,截至发稿已吸引298人关注,9658人围观,暂无人报名。

由于皇庭广场系皇庭国际重要资产,如拍卖成交,皇庭国际将失去其所有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皇庭国际称,皇庭广场拍卖成交后对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日常经营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公司未来存在可能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的风险警示情形。

地标商场被摆上拍卖台,也撕开皇庭国际债务危机一角。

截至今年3月底,皇庭国际总负债高达77.77亿元。为此,皇庭国际一边尝试出售资产回笼资金,一边跨界半导体产业,试图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这家曾在深圳地产黄金时代叱咤风云的潮汕房企,如今正站在悬崖边上。

皇庭广场,时代财经摄于2022年9月

港人北上消费,皇庭广场经营回暖

皇庭广场是皇庭国际法定代表人郑康豪的成名作。

皇庭广场前身是晶岛国际购物广场,由于占据福田CBD核心地段,且体量不菲,估值一度接近80亿元。2010年,郑康豪力克深圳昔日首富黄茂如等竞争对手,成功受让百利亚太股权,入主A股上市公司“深国商”,拿下晶岛国际购物广场。

2013年,晶岛国际购物广场改弦更张,以“皇庭广场”的名字正式开业,成为皇庭国际首个商业地产开发并运营的大型高端购物中心项目。

皇庭国际称,皇庭广场自驻足深圳商业市场以来,围绕“国际匠心美食生活圈”“年轻潮流社交新聚点”“多元化时尚购物中心”三大标签,以全新的业态组合形式,打造了一个可以多维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有温度的空间,现已发展成为深圳购物中心标识代表之一。

过去十年,深圳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商业地产渐成红海,尤其在福田CBD,星河COCO Park、平安PA Mall、领展中心城、卓悦中心、卓悦intown等购物中心争奇斗艳,颇为考验运营商的操盘能力。叠加地产行业去杠杆、新冠疫情冲击等多重影响,皇庭国际经营受挫,2020年营业收入大降31.24%至6.86亿元,亏损3.20亿元。

2021年,因为牵涉皇庭国际与中信信托的贷款纠纷,作为抵押物的皇庭广场被申请查封,再为这个命途多舛的地标商场蒙上阴影。

转机很快到来。

2023年2月,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港人北上消费热潮兴起,距离福田口岸仅2个地铁站的皇庭广场迎来泼天富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4年5月报道,深港恢复通关后,2023年前几个月皇庭广场的香港顾客迅速提升,占总人流量的三成,随后稳定在45%以上,有店铺甚至出现“竞价入驻”的情况。

根据皇庭国际披露的数据,2024年,皇庭广场出租率维持95%以上,日均客流超过10万人次,周末日均12万人次,大型节假日日均客流超15万人次。

受益于港客北上消费,2024年皇庭国际商业运营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3.5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06.99万元,同比下降1.95%,跌幅明显收窄——2023年,这项收入是3.6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52.29万元,降幅为3.60%;2022年,收入3.7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522.15万元,降幅为14.80%。

经营回暖,能否为两度交易折戟的皇庭广场注入几分确定性?答案已近在眼前。

五年亏损超45亿,郑康豪的地产梦与芯片赌局

皇庭广场背后的操盘手——郑氏家族,曾在深圳地产圈举足轻重。

郑康豪祖籍广东潮阳,是典型的潮汕“房二代”。1997年,其父郑世进创立皇庭国际前身恒浩地产,先后在深圳皇岗开发了皇庭居、皇庭彩园、皇庭世纪等楼盘。

2003年,恒浩地产投资开发的皇庭世纪创造了深圳楼盘销售纪录——开盘当天成交600余套,金额突破5亿元,成为当年第四季度成交金额与成交面积“双料冠军”。

2005年底,郑世进退居幕后,郑康豪正式接手家族企业。

郑康豪掌舵后,皇庭国际开始涉足金融产业。据第一财经报道,2016年,金融业务已成为皇庭国际三大核心业务之一,皇庭国际拥有私募牌照,管理医药投资、定增、股权等三类基金,而其控股的深圳同心基金拥有深圳唯一的小贷再贷款牌照。皇庭国际母公司皇庭集团还布局互联网金融、保险、不良资产处置等多个领域。

时代红利消退,不止是皇庭广场多次面临易主命运,皇庭国际也陷入经营泥潭。

根据皇庭国际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亏损1.4亿-2亿元。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0-2024年,皇庭国际净利润分别为-3.20亿元、-12.58亿元、-12.00亿元、-11.49亿元、-6.53亿元,累计亏损约45.8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皇庭国际总资产约80.08亿元,总负债约77.77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37.04亿元,货币资金约0.92亿元。

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之际,郑康豪开始转向半导体产业寻求突破。

2021年8月,皇庭国际以6097万元收购意发产投基金,间接持有江西首家芯片制造企业意发功率66.67%股权,切入功率半导体领域。深交所曾就此发函问询,皇庭国际回应称,此举是围绕“商管+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半导体行业的第一步,不存在蹭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

今年8月,皇庭国际宣布与深圳市尊光固态电池有限公司签署增资扩股协议。皇庭国际称,重点布局储能等细分方向新材料领域,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围绕“功率半导体+”投资和发展逻辑构建的产业新生态,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转型之路并不平坦。2024年,皇庭国际功率半导体业务实现营收0.73亿元,同比下降43.69%,占总营收的11.05%,业绩贡献仍有限。

8月12日,皇庭国际股价大幅低开并封死跌停,收报2.76元/股。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