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鸡”实地调研:京东如何成为电商精准扶贫的火车头
两年前,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明了一种叫“跑步鸡”的“新物种”,旨在把精准扶贫与消费升级无缝对接起来。
在京东的规划里,每只鸡必须带上京东独有的“计步器”,跑足100万步,才能成为一只合格的“足月安全鸡”,京东将以三倍价格回购,并通过京东商城和冷链配送,送到老百姓的餐桌上。
两年后,京东扶贫“跑步鸡”,用“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火爆,证明了这个项目不仅不是一个宣传噱头,昙花一现,反而成为一个足以与网易未央猪媲美的知名IP,堪称美食界的“网红鸡”。
为京东“跑步鸡”实力站台的不只刘强东,还有成为“粉丝”之一的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今年的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马化腾在谈到消费升级时就专门点赞了京东“跑步鸡”,他说:“过去都是30天喂药催大的,如今一只鸡跑了多少步都能看见,卖的价格高一点,很合理嘛,这就是消费升级。”
而在京东商城上,一只京东“跑步鸡”按斤两不同,售价从128元到188元不等,销量火爆。在底下1.6万个热评中,好评率达到了98%。
作为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京东一方面掌握大量的用户和消费数据,一方面又有非常扎实的物流服务,在精准扶贫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跑步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两会期间,刘强东曾指出,扶贫需要长效机制。过去几年,京东一直强调产业扶贫,核心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农民或者贫困户建立一个可以自行运行的机制。
去年11月,自称“农民儿子”的刘强东还晒出了一个新身份,成为河北省平石头村的名誉村长。随着“跑步鸡”的成功实践,京东“游水鸭”、“飞翔鸽”、“村长刘”等创新扶贫项目亦相继推出,因为扶贫“走心”,备受赞誉。
实际上,广阔的中国农村市场是京东未来施展拳脚的另一番天地,京东“跑步鸡”无疑开了一个好头,自带创新科技基因的“跑步鸡”作为一个可复制的扶贫模式,正在造福更多的贫穷乡村。另一方面,类似的项目也将帮助京东渠道下沉,获得了社会责任与商业模式的共赢。可以说,京东的扶贫模式已经开启了一条电商精准扶贫的新道路,并走到了一个新高度,被央视《新闻联播》点赞,被贫困的农民夸奖,其实就是刘强东所说的“正道成功”的最好诠释。
一只“网红鸡”的诞生:要跑一百万步才合格
“跑步鸡”是刘强东在2016年初亲自提出的扶贫新模式,甫一诞生就引发了外界的热议。
两年过去了,吸引外界关注的“网红鸡”究竟实际情况如何?5月初,记者亲自到京东“跑步鸡”的散养基地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进行了实地探访。
这个号称“跑步鸡乐园”的散养基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管理有序。京东生鲜重点项目总监张涛向记者笑言:“鸡的生活条件非常好。每一亩地养着不超过80只鸡,鸡每天都能自由自在地跑,一日三餐除了自由觅食之外,还有水果、玉米、蔬菜。而为了对付蛇、老鼠、黄鼠狼,战斗力比鸡更强的鹅便成为了每个鸡舍里配有的‘保卫员’,每天为鸡群们巡逻看更。”
京东生鲜重点项目部负责人刘潇文告诉记者,市面上肉鸡的养殖周期一般不超过45天。而在这个散养基地,鸡苗送来的时候大概在60天左右,要在这里养多100天,跑够100万步,才出栏。京东散养基地进行过一次厂区扩建,目前占地面积在200亩左右,有13个大型散养区,深度帮扶的贫困户超千户。
谈及为何会在武邑落地开展“跑步鸡”项目,刘潇文谈到,首先武邑有30万亩的林地,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开展散养的先天条件很好,其次这里的农村合作社有较好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另一个是武邑的贫困户比较多,而这些贫困户当中,超过80%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民的贫困就写在脸上,京东必须要以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们。”
记者了解到,京东金融每年向国家级贫困户提供贷款,每户大约一百只鸡苗,要求必须放养,带上鸡脚环进行计步监督。若在平时,农户养的鸡在当地市场只能卖到几十元一只。而京东承诺,每只鸡跑到一百万步以上,则以当地3倍价格回购,并加以认证屠宰,层层检测。
刘潇文告诉记者:“每只鸡我们会给农户多30块钱的价格返还。每户一百只鸡,一年就能给他们多增加两三千块钱的收入。”
京东生鲜重点项目总监张涛告诉记者,就扶贫模式来说,电商扶贫是从2016年开始探讨出来的。原来的扶贫模式,基本上都是政府直接把钱给你,老百强心态就是“等、靠、要”,京东的跑步机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带动老百姓入股、干活、养鸡苗,每年分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真正有了造血的功能。
在刘潇文看来,京东“跑步鸡”基地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平时其实不太需要太多员工的劳动。“四个专职的人员就能完成喂养。”让农户直接参与散养有可能保证不了养殖的质量,毕竟“跑步鸡”最终要送至消费者得餐桌,京东要对消费者负责。但是主业之外的衍生产业链,农民的参与度就会非常高。这也是京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新思维的体现。
“鸡吃的所有的食品,包括粮食、水果、蔬菜,都是从贫困户的地里收购的,旱涝保收,这就稳定了贫困户的种植收入。此外,每个月会组织两三次大规模劳作,让贫困户到到鸡舍里劳动,粉碎饲料、抓鸡出栏、屠宰、叠包装,等,让农民多挣点工钱,同时又不影响其本身种地,通过主产业带动衍生产业链发展。与此同时,还会定期对农民做养殖技术的培训,起到真正的示范效应。”
刘潇文向记者进一步解释道,传统的扶贫结构,是政府—合作社—农民,这里面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京东进来之后,首先是项目比较创新,其次是能促进良性运转。“京东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供需,有独到的积累和见解,同时又承担了一个销售通路的作用,最终形成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扶贫事业,也融入和很多领先的科技元素。例如,项目经理通过后台的任务配置,会告诉饲养员、厂长每天的任务是什么,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覆盖整个鸡场的远程摄像头,24小时监控实际情况。鸡场所有的运营和管理,会通过软件端的数据实时回传,实现有效监督。另外,跑步鸡项目全面接入区块链溯源技术,不可篡改,终端消费者能看到整一批鸡的完整生长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现场看到,鸡场的每一鸡都配有计步脚环,用二维码一扫,实时监测运动量,“踏实”跑满100万步才能进行出栏回收。这是刘强东提出的创意,也是京东扶贫鸡的独家壁垒,为此京东还申请了专利。
据记者了解,最新公布的一批贫困县脱贫名单里,武邑已经可以摘帽。武邑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副主任韩新民向记者评价道:“农民平时的种植劳作应对市场、抵御风险能力不足,京东这样的电商企业的介入,打开了农民对接市场的一扇窗。跑步鸡项目最大的成效在于带动超千户贫困户增加收入,顺利脱贫。京东跑步鸡项目覆盖到10分之一的贫困户,是精准扶贫项目参与度最深的。”
“刘村长”的“真扶贫”攻略:京东电商精准扶贫生态已现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就曾兴致勃勃地盛赞了京东扶贫“跑步鸡”是典型的扶贫案例,称其内置芯片的鸡脚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实际上,精准扶贫是一项国家战略,希望在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光是依靠国家的力量,这个任务非常的艰巨,很多社会力量也在积极的参与,很多企业也在承担着社会责任,利用自身的优势投入到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去。
今年两会期间,首次亮相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刘强东,带来的3份提案中,最重要的就是探讨如何发挥电商富农作用,打造扶贫“新通路”。这份提案的由来与他的另一个身份有关。去年11月,他当上了河北省阜平县平石头村名誉村主任,并给自己定了一个帮助全村人脱贫的小目标。刘强东表示,要做一个不辜负期待、不愧对内心的“村长”。
京东在精准扶贫上到底做了哪些战略和战术上的工作?是怎样将电商与真扶贫精准结合起来的?京东如何成为电商精准扶贫的火车头?
刘强东曾讲到,他在一些乡村地区走访时发现,这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主要的问题在于物流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农民花了高价钱买不到好东西、农民的好东西卖不出去高价钱,零售基础设施瓶颈也严重滞后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过去几年,京东的扶贫实践也一直强调产业扶贫,希望能够帮助贫困户建立一个可以自行运行机制,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新思路,变“输血”为“造血”。
去年11月,刘强东宣布成为河北省平石头村的名誉村长时,还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五年内全村家庭平均收入提高十倍!全村村民全部脱贫!不是用捐赠方式,而是产业方式!”随着“跑步鸡”的成功实践,京东“游水鸭”、“飞翔鸽”、“刘核桃”等创新扶贫项目亦相继推出,“走心”的成效备受赞誉。
如今,京东拥有覆盖全国的自建物流配送网络,上游连接着海量的供应商,下游服务着数亿个消费者,中间还有十几万奔波在基层的员工,可以说,透过京东,可以把握中国制造业和零售市场最真实的脉动。目前,京东已经在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推进落实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发挥电商平台对接产销、精准营销的作用,把社会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有效衔接起来,破解贫困地区的“资源限制”,开辟了脱贫攻坚的“新通路”。
(文/王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