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治疗案例

2012-07-31 15:27:02
来源: 健康忠告

由于自闭症学生个体差异极大,加上病因不能明确,因此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研究出孤独症儿童发病机制,所以任何方法都不可能“治愈”孤独症,只能“改善”。

本刊记者 董萍

受访专家:广州市童仁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黄老师

自闭症的主要治疗是什么呢?目前盛行的介入方法有多种多样如:教育治疗、语言治疗、艺术治疗、感觉统合治疗、药物治疗、针灸、其他(排毒、沙盘)等。

下面介绍的几个是通过教育治疗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改善的自闭症个案。

男孩,2岁11个月,医院确诊为典型自闭症,无口语。2岁开始治疗,父母叫他名字没反应,简单的指令不理解,对父母没有依恋,没有目光注视,不会和小朋友互动或关注其他小朋友,常做重复性的简单动作如看风扇、扔东西等。认知能力几乎为零。

来校后以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为主,课程为游戏与文化介入法和认知教学,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为80分钟。

因为小A的各方面能力较弱,开始上课时辅导起来比较困难,尤其在认知课上常出现情绪问题,如咬桌子、咬人。之后老师采取游戏方式介入,发现小A各方面情绪较稳定,同时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也慢慢地建立起来。最初,老师模仿小A做一样的事情,通常是重复把球捡起来再扔出去的动作,一个星期后小A开始关注老师,偶尔会转头看老师,如果老师没有及时模仿他做一样的动作,小A会转头注视着老师,希望老师快点扔球。慢慢地小A关注老师越来越多,偶尔也会模仿老师扔球的动作。通过这类活动介入后,小A与老师建立了较好的情感关系,同时小A对外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认知课的配合度也越来越好,几个月后小A各方面的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父母在老师的建议及指导下,坚持每天和小A做情感互动,小A对父母之间的情感及依恋关系也慢慢地发展出来。

通过老师和家长坚持不断地教育治疗,目前的小A与初来时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的小A不但和父母很亲密,还会关注同龄的小朋友,会主动上去拉拉或抱抱其他小朋友。认知学习也进步很快,从无口语到目前能够理解大家对话,并能用长句表达出我要荡秋千等自我需求。目前小A还需要继续治疗,发展更多的能力。

男孩,3岁2个月,医院诊断为自闭症,有简单的口语。来校时间是2岁10个月。对父母的依恋情感较好,感觉统合失调,常在生活中找寻各种感知觉刺激,如摸粗糙的楼梯、角落、墙壁等以满足触觉的需求;喜欢跑来跑去,有简单的认知概念,认识简单的日常用品物。能够用简单的词组表达需求,如喝水、吃糖、妈妈等。上课配合度较低。

介入的教学课程主要有认知语言、感觉统合、游戏介入。通过提升做大量的感统运动,满足小B的感觉刺激,如冲滑板、跳跳球、转转筒等,每天在校运动80分钟。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尽量增加自主走路,上下楼梯、生活自理等锻炼机会。一开始小B不太配合,出现较大情绪问题,逃避做事情,后来老师介入结构化教学,小B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了较清晰的理解后,情绪问题较少,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玩成相应的课程内容。

现在小B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进步,对外界的关注也多了起来,找寻刺激的频率有所减少,认知理解、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好的提升,目前还需要继续一对一的个别化辅导教学,继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男孩,7岁,医院确诊为自闭症,有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园和个别辅导学习各上半天。5岁10个月时来校,认知能力较好,尤其在数学与认字、画画、音乐这些方面很有天赋。主要是自主语言表达与社交互动方面有问题。小C常沉浸画画、地图、数学中,很少关注外界的事物。有较多的刻板行为,如某样东西必须摆在固定的地方,门不能打开也不能关紧需留他的尺度范围内的空隙,如稍有一点改变,一定会引起小C的情绪问题。

根据小C的这些情况,主要采用游戏教学法介入,通过游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后,小C的自主表达需求性语言的次数也多了起来。起初都以表达喜欢的游戏名称较多,如玩球、荡秋千、抓尾巴等。一段时间后刻板行为也有所改善,能够接受物件摆放的变动,但是改变不能太大,只允许在原来位置上稍微移动一点。开始和老师互动,偶尔会去关注其他的小朋友或老师正在做的活动。经过快一年的坚持训练,现在的小C较之刚来时有了很大的改变,刻板行为除了还有2个固定的摆放物件位置外,其他的都已改变。能够接受老师随机的摆放物件的位置和关门或开门等事件。对外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社会性模仿的能力也有所发展出来。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