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赚137亿,中信证券净利创新高!中期分红拟派42亿,自营业务仅增个位数

蓝丽琦
2025-08-29 22:39:45
来源: 时代周报
公司四大业务均实现增长,经纪、资管、证券承销业务均同比增长2成左右,反映出上半年A股市场的活跃。

8月28日晚,中信证券披露2025年中报。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扣非归母净利润135.71亿元,同比增长28.91%。

上半年中信证券归母净利润创下中期历史新高。截至6月末,公司总资产达到1.8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7%。

8月29日晚,其余头部券商也悉数披露财报。由于此前并购案中产生的90亿元负商誉,国泰海通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同比增长213.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2.79亿元,同比增长59.76%。以扣非归母净利润来看,中信证券断层第一,“券商一哥”的地位暂时无法撼动。

8月29日,中信证券召开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张佑君、总经理邹迎光均出席回应投资者关切

对于当下的股市行情,时代周报记者向中信证券管理层发问,“如何看待当下的A股市场,能否实现慢牛长牛?”

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回应称,今年以来,中央强调要“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更加完善,常态化稳市机制不断健全。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下,A 股市场面对外部冲击保持了充足韧性,日均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明显提升,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元,投资者信心和市场活跃度有效提振。

财报披露当日,中信证券也披露了2025年度中期分红方案,这也是公司自2024年度以来第二次中期分红。按照方案,中信证券计划每股派发0.29元,合计拟派现42.98亿元,占半年度归母净利润比例32.53%。

中信证券董事会秘书王俊锋在业绩会上表示,该分红方案下一步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公司始终坚持积极回馈股东、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不断增强分红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可预期性。

中信大厦远景。来源:中信集团官网

四大业务稳健增长,投行主承销规模暴涨365%

按照公司的业务划分,上半年中信证券实现经纪业务收入93.19亿元,同比增加21.11%;资产管理业务收入60.17亿元,同比增加22.32%;证券投资业务收入144.97亿元,同比增加8.15%;证券承销业务收入20.54亿元,同比增加19.16%。

整体来看,公司四大业务均实现增长,经纪、资管、证券承销业务均同比增长2成左右,反映出上半年A股市场的活跃。

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也迎来提振,无论是项目单数抑或是承销规模都迎来大幅增长,成为财报中的亮点。

财报显示,上半年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36单,比去年同期增加8单;承销规模(现金类及资产类)1485.2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18.96亿元暴涨365.66%。此外,其承销规模的市场份额达到19.19%,已接近1/5,头部效应显现。

具体来看,公司承销境内债券2821只,承销规模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1%;完成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6单,交易规模370.05亿元,市场份额16.09%。不过,中信证券未透露上半年完成的IPO项目数量。

境外业务方面,公司报告期内完成30单境外股权项目,同比增加12单;承销规模达到29.89亿美元(按账簿管理人平均分配的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32.07%。

香港市场的业务增长最为明显,报告期内完成IPO项目18单、再融资项目9单,承销规模28.8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倍;不过,报告期内包括印度、马来西亚在内的市场完成股权融资项目3单,承销规模1.0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其他海外市场为4.06亿美元。

在香港市场业务的拉升下,其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证券国际”)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9亿美元,同比增长53%;净利润3.9亿美元,同比增长66%。以当前汇率进行测算,中信证券国际上半年净利润约达到27.82亿元,向母公司贡献了超20%的净利润。

张佑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中信证券国际经营业绩创历史同期新高,未来将全力服务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积极满足中资企业、机构、个人客户日益增长的对外投资需求,努力成为内地客户“走出去”和外资客户“引进来”的首选中国投资银行。

此外,中信证券旗下公募板块华夏基金上半年实现营收42.58亿元,同比增长16.06%;净利润11.23亿元,同比增长5.82%。其管理资产规模突破2.85万亿元,相比2024年末增长15.69%。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10万亿元,机构及国际业务资产管理规模7492.85亿元

自营业务增长不足1成,投资者:是否会向权益倾斜?

从四大业务来看,中信证券自营业务占总营收比例最高,达到43.87%。但该业务上半年增长不足1成,在目前券商自营业务普遍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显得相对平淡。

从其列举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来看,上半年其持有的债券、股票、公募基金(公允价值计量表‌中)当期损益分别为2.14亿元、33.73亿元、5.6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83%、34.88%、-7.20%。

基于公司自营业务的高占比以及高利润回报,在本次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多名投资者针对自营业务进行提问,内容主要涵盖公司权益投资和固收投资的比例,如何把控权益投资中的对冲风险等。

有投资者在业绩会上提问:“上半年在证券投资方面,公司对权益和固收的比例是如何调整的?7、8月以来市场走势强劲,是否有向权益倾斜的动作?”

中信证券会计机构负责人西志颖回应称,该业务持仓资产以融资类、固定收益类、客户需求对冲端股票为主,整体资产配置效果较好。公司坚持客需驱动为主的资产配置理念、稳健的资产配置风格。

据国泰海通非银团队近日发布的研报分析,券商主动权益正在逐步蓄势,但未来发展更趋向于从有限弹性走向适度弹性。该团队认为,虽然外部市场环境明显改善,但短周期考核的机制约束仍在,固收自营收入下滑约束权益敞口释放,未来有投资意义上的高弹性标的仍将不多,其背后需要股东方(风险限额etc)、管理层(资产配置etc)、执行部门(商业模式&投资团队)形成合力。

此外,还有投资者提问“公司自营业务的敞口占比大概多少?是否进行了风险对冲?”西志颖表示,公司自营权益投资主要是代客业务的底层持仓资产,基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且进行了合理对冲,风险可控。

针对自营业务的风险管控体系优化,邹迎光在业绩说明会上也补充说,公司将持续强化对重点业务、重点行业及重点客户风险排查,通过提升排查的广度和频次、对重点持仓逐项评估分析等措施,加强资产质量监控及风险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并识别潜在风险隐患,不断增强证券投资业务的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营收增3成,股价却涨2倍,蜜雪冰城供应商一致魔芋遭爆炒,劲牌公司“赢麻了”
150万人围观泡泡玛特上新:迷你版LABUBU溢价率近17倍,星星人也在爆单
白兔集团图谋控制权?张小泉上半年净利大增124%,老字号站在易主十字路口
扣非净利大增六成,连续“大气”分红,国泰海通首份半年报出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