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逆势突围,底气从这来

迟雨
2025-04-21 11:47:03
来源: 时代周报
开放互惠仍是全球共识,绝大多数国家仍希望与中国保持经贸合作。

第137届广交会一期展览于4月19日落下帷募。首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集中展出了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智能家电、机器人、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产品更是备受境外采购商瞩目,成为展会焦点。其中,广州交易团共有923家企业参展,第一期参展企业成绩亮眼,累计意向成交额突破10亿美元。

4月23日,广交会第二期“品质家居”主题展即将开幕,更多体现中国消费升级趋势的智能家居、绿色建材、健康产品将亮相。

广交会,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与“风向标”之称 ,在国际贸易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据广交会承办方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发布,截至19日,已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8585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去年同期增长20.2%。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张思洪说,全球采购商奔赴广交会,充分体现了全球工商界对广交会的信任、对中国制造的信赖,也表明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产品物美价廉的追求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会改变。

事实证明,尽管个别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但开放互惠仍是全球共识,绝大多数国家仍希望与中国保持经贸合作。

本届广交会亮点纷呈,其中两个特色尤为显著。

首先,展会的创新活力更足,高端、智能、绿色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标签。

展会聚焦新兴产业,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和集成房屋专区。服务机器人专区内的前沿产品,如具备自主导航功能的机器狗、搭载触觉反馈的仿生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吸引了大量采购商的关注。这些产品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彰显了中国在新兴产业的领先地位。

其次,新兴市场采购商占比明显提升。

官方数据披露,在境外采购商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72%,金砖国家占27.4%,中东国家占14.3%。数据显示,中国外贸“去单一化”的趋势初露端倪,非美市场已成为全球采购的核心增长极。

广交天下客,开放惠全球。在美国发起关税战,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陡增的背景下,广交会的成功举办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代表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仍具备显著优势,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还在不断攀升。而这种强大竞争力决不会因个别国家的恶意打压而削弱。

另一方面,也表明世界各国对全球经济复苏十分渴望,期待通过更多像广交会这样的互惠互利平台做大国际贸易的蛋糕。

广交会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的结果,是中国外贸韧性和底气的体现。

面对新的全球贸易变局,积极应对早作规划是唯一出路。接下来,中国外贸需要在多个方向发力。

首先是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未来,中国企业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减少对低端制造的依赖。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其次要继续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单一市场依赖。欧美市场需求波动较大,中国企业应加大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市场多元化降低风险。

另外,还需要优化供应链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灵活调整产能布局,通过海外布局、本地化合作等方式规避贸易壁垒,同时保持国内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

还要利用数字贸易,拓展新增长点。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型贸易方式正在改变全球消费习惯。中国企业应积极拥抱数字化,通过线上渠道直接触达海外消费者,降低中间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给阿里、华为做“管家”,特发服务年入28.6亿,高盛接连减持,大摩跻身前十大股东
刘强东冲到一线:白天送外卖,晚上请骑手吃海底捞
靠阿托品滴眼液冲业绩,兴齐眼药去年净赚超3亿元,拟拿出1.75亿元来分红
“东北药茅”想摆脱生长激素依赖症,长春高新去年净利减少超40%,但员工多了2500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