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征程终结,海通证券告别A股市场!最后一个交易日跌幅1.61%

王苗苗
2025-02-05 16:42:11
来源: 时代周报
海通证券预计2024年亏损约34亿元

图源:图虫创意

2025年2月5日,海通证券(600837.SH)结束了其在A股市场17年的征程。

Wind数据显示,当日早间,海通证券A股股价小幅低开,报10.57元/股。盘中股价波动,最高达到10.71元/股,最低下探至10.38元/股,最终收盘价为10.41元/股,跌幅1.61%。全天成交额9.75亿元,换手率0.96%,总市值最终定格在1209.06亿元。当日收盘后,其股票代码“600837”也将尘封于历史。

时代周报记者就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价表现此致电海通证券董秘办,对方表示“我们这边是总机,回应不了”,并提供投资者热线电话。记者随后多次拨打海通证券投资者热线,均未接通。

“600837”告别A股市场

2025年2月4日,海通证券公告称,公司股票将自2025年2月6日(即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申报日)开市起连续停牌,此后进入现金选择权行权申报、清算交收阶段,不再交易。2025年2月5日为公司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

根据公告,国泰君安(601211.SH)拟通过向海通证券的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向海通证券的全体H股换股股东发行H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在此之前,国泰君安曾发布公告称,为确保A股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的实施顺利进行,公司A股股票将自2025年2月6日(即A股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申报日)开市起停牌,并将于刊登A股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申报结果公告当日复牌。

回溯此次合并进程,2024年9月5日,国泰君安首次披露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的预案,此后相关事项稳步推进。2025年1月17日,国泰君安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复,同意其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募集配套资金等多项相关事项。合并完成后,海通证券将不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并被注销,其资产、负债、业务等将由国泰君安承接。

目前,市场关注度聚焦于A股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方案的执行进展。

A股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实施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2月5日,申报期间为2月6日9:00至15:00。国泰君安A股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行权价格为14.86元/股,海通证券A股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9.28元/股。

截至2月5日收盘,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的A股收盘价分别为17.78元/股、10.41元/股,相对于本次收购请求权和现金选择权的行使价格分别溢价19.65%、12.18%。

海通证券预计2024年亏损约34亿元

1月24日晚间,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分别披露2024年度业绩情况。

海通证券公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亿元左右,由盈转亏;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7亿元左右。

上年同期,海通证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0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为2.71亿元。

对于业绩预亏原因,海通证券表示,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金融资产估值大幅下降,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境内市场股权融资规模下降,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减少。

同时,海通证券表示,目前,公司业务及经营状况稳定,资产负债结构良好,流动性充裕。公司将坚定信心,聚焦主业,以与国泰君安的合并重组为契机,通过更强大的客户基础、更综合的服务能力、更高效的资本运用,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和海通证券相比,国泰君安的表现更加出色。2024年,国泰君安实现营业收入434.06亿元,同比增长20.10%;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0.18亿元,同比增长38.87%;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为124.33亿元,同比增长42.62%。

截至2024年末,国泰君安的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规模,达到10473.19亿元,同比增长13.17%。

此前,曾有传言称,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合并后新公司名称为“上海国际证券”,后被澄清该传言不属实。

时代周报记者查询中国商标网发现,国泰君安去年9月接连申请“海通国君”“海通君安”“海通国泰”“君安海通”“海通国泰君安”“国泰海通”“国泰君安海通”“国君海通”等商标,同年12月又申请“国通君安”商标。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西南证券出海“触礁”,亏本“卖孙”计划中断,没收买方2700万港元
广东“百千万工程”成效显著:去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超6%,企业成关键支撑
广东省情中心报告出炉:从单向帮扶到多方共赢,“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发展
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5%左右,广东怎么拼?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