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来,成都科幻之都
10月18日晚,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位于成都郫都区的成都科幻馆正式开幕
“四川的早春惯常是细雨绵绵,这才三月出头,盆地里已满是温润的气息。树上嫩叶薄黄,浸在清晨乳白的雾色中。”
这是科幻小说《群星》的开头。在这本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的小说设定中,神秘信号自太空而来。成都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即将代表人类文明走到命运的岔路口。
回到现实,科幻正在成都发生。10月18日晚,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位于成都郫都区的成都科幻馆正式开幕。这场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最负盛名的幻迷聚会,是第二次在亚洲、首次在中国举办。
成都科幻馆,建筑外型似“星云状”
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幻人相聚在这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相融的城市,拥抱科幻的“共生纪元”、在成都遇见未来。备受关注的本届雨果奖奖杯底座在开幕式上揭晓——一只从时空隧道探出头来的熊猫,仰望着火箭向未来招手,向科幻致敬。
为什么是成都?从“申幻”之初,这个问题就被反复提及。但只要稍微对中国科幻或成都有所了解,答案都是一目了然的。
从微处着眼,从金乌负日、杜宇化鹃的远古传说,到杂志《科幻世界》对一方水土的滋养,再到日新月异的AI、元宇宙等高科技产业在这里勃发,成都的科幻基因都已融入这个城市的血脉。
成都的科幻,并不表现在光怪陆离的城市奇景,也不是赛博朋克风格的建筑光影,而是整个城市一直延续的内在科幻精神。若要从内核出发,科幻的内核,是活力年轻,对未来充满想象。这也是成都近年来成为年轻人最喜爱的城市之一的原因所在:讲科学、爱幻想、敢实践。
中国科幻源起于成都
科幻作家刘慈欣与一群成都师生的“十年之约”,是科幻大会开幕式上最令人动容的一幕。
十年前,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胥敏曾给刘慈欣写邮件,并附上孩子们阅读《三体》的读书笔记和问题。两天后,刘慈欣的回信就到了这群师生的手里。如今,当年的中学生李睿已是华南理工大学材料专业的在读研究生。
十年前的一封邮件,将热爱科幻的种子撒播到了少年心中。而少年用十年时间,在科幻的启迪下,踏上对科学与未来的探索之路。
△ 刘慈欣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
这正是科幻的意义。而对于刘慈欣来说,成都对他有着更深的意义。从90年代起,刘慈欣开始向《科幻世界》投稿,他的创作也与这本杂志紧密相关。
《科幻世界》于1979年在成都创刊。包括刘慈欣在内,王晋康、韩松等科幻作家的创作之路都从这里起步,这本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是中国科幻作家的摇篮,更是中国科幻的一面旗帜。
“过去20年,科幻世界一直在深度参与世界科幻大会,致力于让世界听见中国科幻的声音。”《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拉兹说。
△ 《科幻世界》杂志封面 图源:《科幻世界》杂志
1991年,科幻世界杂志社代表中国科幻业界成功主办的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2007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又承办了2007中国(成都)世界科幻奇幻大会,特里·普拉切特、尼尔·盖曼、乔治·马丁等知名科幻作家齐聚,中国科幻开始在世界发出声音。
正如《通俗歌曲》和《我爱摇滚乐》之于石家庄,《科幻世界》对成都的意义也远远超过了文字本身。在《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中,成都力压其他城市,总得分位列第一,获2019“中国最科幻城市”的名号。
事实上,除了杂志带来的溢出效应,从更早开始,成都就带着“科幻气质”。
成都从两千多年前就在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起源。在成都科幻馆所在的郫都区,曾诞生中国历史上较早追问宇宙万物起源的人——西汉末年的扬雄。其所撰《太玄经》将“玄”作为宇宙生成的图式及事物发展的规律。
有古亦有新。面对永远期待新故事的科幻世界,在赛博朋克的“高科技低生活”和蒸汽朋克的新旧冲突逐渐失去新鲜感后,成都正以“丝绸朋克”(silkpunk)在西方科幻圈掀起风潮。
“依赖竹子、贝壳、纸、丝绸等材料,更加强调仿生学,融合东亚古典浪漫中的比喻和叙事技法与西方史诗叙事的元素”,这是科幻作家刘宇昆对他提出的这一概念的部分阐述。
这一概念的起源同样可以说是成都。作为南丝绸之路的起点,以竹影、蜀绣闻名的天府之国,成都将在本届科幻大会上,展示神秘东方元素,其中也包括丝绸朋克。正如赛博朋克之于东京,“丝绸朋克”与成都交融而迸发的城市新魅力,还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国科幻的当下与成都的现实交织
新与旧的碰撞在成都形成独特的张力。漫步在成都街头,这种感触尤为强烈。
“成都是中国响当当的科幻之都。成都近乎完美地把中国历史、文明、风光和未来融合了起来。三星堆、秦朝水利工程、三国武士谋士、唐朝诗人、青城道士、大熊猫的故事在这里流传。”著名科幻作家韩松曾说。
把成都地铁一号线说成是成都的“虫洞”,或许也并不太夸张。从韦家碾下,自锦城广场出,skp六根拔地而起的黑柱似乎带来异世界的奇观。
△ 成都的科幻气质在大街小巷 时代周报 王晨婷/摄
再沿八号线到达东郊记忆。三体“宇宙闪烁”增强现实观测站设立于此。在小说里,“整个宇宙像一个坏了的日光灯管那样闪烁”——而东郊记忆的前身,正是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曾研发和生产出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彩色显像管。
保留原厂房格局,红砖黑瓦的苏式建筑赋予东郊记忆年代纵深感,当代艺术落地于此,带来时间穿越的奇感。“东郊记忆科幻嘉年华”正在狂欢,乘着裸眼3D的海浪和幽灵一起倒计时,游客打卡的闪光灯闪烁来自宇宙的光辉,虚拟与现实之边界逐渐模糊不清。
繁华奢侈的太古里商场边,大慈寺的千年钟声还在敲响;漫步着经过搓麻将的茶馆,下一秒就撞上古老的川剧。
正如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官方宣传片里展现的:熊猫穿上机甲跑酷,三星堆的黄金面具戴着神秘博士的彩色围巾跳舞,很难想象还有哪个城市,能将千年历史和中外的奇幻故事融合得如此巧妙。
△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官方宣传片 图源:成都科幻大会官方宣传片
“在成都遇见未来”,是这届科幻大会的官方口号,也是成都这个城市的憧憬。作为一座有着2300年建城史、4500年文明史的古城,日新月异,正在方土地上切实发生。
南部高新区和天府新区以科创、金融活力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依托天府机场,成都东部新区“三年成势”,正崛起为成渝经济圈门户;此次科幻大会所在的北部郫都区,也已锚定“科创高地”。
12年建成13条线路,成都也是最近十年地铁新增里程最多的城市。截至2023年9月,成都地铁总里程已经超过500千米,位居全国第五;而成都13号线最高运行速度可达140km/h,是国内首创时速140公里的市域全自动运行列车。凡尔纳在科幻小说里“设计”出的地铁系统在成都迎来新高峰。
△ 成都科幻馆所处的郫都区,正在争创科创高地
要“遇见未来”,年轻人是中坚力量。科幻的当下——作为最期待粉丝的文化形式,同样在成都。而吸引年轻人正是成都最大的标签。
有繁华都市的娱乐生活,有公园城市的宜居环境,还有适合创业的营商环境,成都吸引一批批年轻人蜂拥而至——荣登《财富》杂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连续4年荣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成都人才总量已达622.32万人、居全国第4位。
成都引领之下的未来科幻文化图景
集科幻文化底蕴、科幻之都气质、科幻产业潜力为一体,成都当之无愧“中国科幻第一城”。
而以这场盛会为契机,科幻之所以对今天的成都如此重要,还与它本身广阔的产业未来,以及未来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10月20日,以“科幻筑梦 融合共生”为主题的世界科幻大会首届产业发展峰会在成都举行。这是世界科幻大会首次举办产业发展活动,也是成都的一次重大创新。
峰会上,《科幻产业成都共识》、“天问”计划、《2023中国成都科幻产业报告》等重磅产业共识、成果正式发布。
△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
《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到了877.5亿元。虽然目前看来数字不大,但在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看来,增长速度迅猛的科幻产业是一个很乐观的产业。“而且,作为新兴产业的科幻产业究竟包含了什么,到今天还在讨论。这种讨论至少说明,科幻产业的疆域在拓宽,市场在升温,潜力在增大。”
如果要为成都科幻算一笔经济账,我们尽可以发挥想象:首先,在充满奇幻氛围的巴蜀大地上结出科幻文学的种子,这本身并无太大成本;假设这是一部以成都为背景的小说,被投稿至位于成都的《科幻世界》,并在不久之后刊出,率先在科幻圈引发震动。
出版社抛来橄榄枝,小说被印成书籍,夺下银河奖的同时也跻身书店热销榜;自然,IP时代下,众多影视公司前来争夺版权,成都某家致力于科幻影视创作的公司凭借专业性胜出;电影开机,拍摄地依旧选在成都大地,后期特效?成都更是国内高地。
八千万左右的影视投资,揽下20亿的票房,这还是保守估计。影视化绝非终点。电影的热映吸引来更多的粉丝,以小说为蓝本的电子游戏改编再度引发热潮。各类文创产品开始热卖。玩偶盲盒、饮品联名,甚至是主题乐园——这背后是无数充满潜力的年轻公司,而这就是想象力所能撬动的版图。
这绝非异想天开,很显然,成都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举例来说,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在成都高新区成立分公司的MORE VFX承接了《流浪地球》800多个特效镜头。
《2023中国成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近年来,成都积极推动科幻创意生态构建,科幻赋能和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式提升。2022年成都科幻产业(不含科幻装备制造)营收200.18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22.81%;同比增长13.32%,远高于全国5.77%的增速。
而聚焦未来,成都专门编制了《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这在全国各个城市中属于独一份。
在20日的峰会上,21个科幻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约80亿元。其中,既有能打造科幻电影、科幻公园、科幻沉浸式体验等成熟业态的头部公司,也有瞄准情景剧、游戏、元宇宙等新业态新赛道。
△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
顶级的优秀作品也不可能是空中楼阁。想象力和产业一样需要培育,全民科普在成都蔚然成风。青少年儿童科普实践活动进校园、进社区,也走进老年人身边。此外,成都还有10所高校成立了学生科幻协会,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还成立了科幻相关研究院(所),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四川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千人培训计划也在热烈实施中。
如此潜力庞大又充满想象力的图景绘就。几乎可以断言,科幻产业的潜力将被不惧创新的成都率先挖潜,科幻的未来,仍在成都。
更值得重视的是,不局限于“科创产业”本身,科技产业与科幻始终相辅相成。从《海底两万里》启发潜水艇的改进,到《星际迷航》让“移动电话之父”产生灵感,科幻作品向来激励人类去探索科技发展更多的可能。
近些年,成都科技产业的增长是最迅速的,上半年,成都GDP同比增长5.8%,科技创新成为“稳定器”。“围绕增强城市‘极核’功能,构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度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在基因治疗、空天动力、类脑智能、6G、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原创性成果和颠覆性技术突破,策源产业发展。”在近期的发布会上,成都这样布局未来产业。
△ 图源:图虫创意
让科幻想象逐一成为现实,将“想象力”转化为切实的“生产力”,这是成都对于未来的许诺。
有脚踏实地的烟火人间,也有仰望星空的未来遐想,科幻能给成都带来的,除了对城市硬实力的推动,更有城市形象的升级。
刚刚结束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成都展现了年轻活跃的形象,3个月内又举办世界科幻大会。连续两场盛会,2023年,成都展现给世界的就是这样一个有活力、有未来的城市形象。
瞄准未来,成都打造“三城三都”(即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的宏伟目标,已经走出坚实一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