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以锦:深度报道仍然是媒体的重要品质

黎广
2021-11-05 11:23:22
来源: 时代周报
能为媒体提升重要价值

对于中国传媒行业来说,优质新闻人才聚集的广州大道中289号大院——就像硅谷之于科技产业一样,是个传奇。

那儿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总部,《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这些声名远扬的媒体都诞生自此。11月初,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曾担任过南方报业掌舵人的资深媒体人范以锦。

范以锦1970年入职《南方日报》,曾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2006年末,范以锦从南方报业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受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改任名誉院长。

截屏2021-11-05 上午9.38.38.png

全球媒体的传播方式,在过去十数年之内,经历了快速的变革,从传统纸媒到影像,再到手机平台……发展到了如今的融媒体时代。无数次迭代,让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缠绵悱恻。

虽然离开了传媒业界,但对当下纷繁复杂和潮流激变的媒体发展趋势,范以锦仍兴致勃勃地向时代周报记者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我喜欢网购,除了外卖

时代周报:近年来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视频带货、外卖点餐等互联网推动的商业模式全面普及。在你看来,这些变化是否意味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慢慢被改变?

范以锦:我经常网上购物,但点外卖极少。一来单位有饭堂,二来我喜欢自己做饭吃,因为买菜很方便,也喜欢吃自己做的菜,这是重要原因。

至于年轻人习惯叫外卖,可能是年轻人工作节奏紧张。不过有一点值得思考,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不是这一两年才出现的,但外卖这个行业却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壮大起来的(外卖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0.63亿人到2019年的4.23亿人),所以外卖或许并不是为了缓解白领的工作压力而壮大起来的。

我走在路上一看到外卖小哥会主动避让,外卖小哥在马路上穿行,神色紧张,而且道路交通又复杂,他们拼命地赶时间有风险。

时代周报: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吗?对传统媒体来说,如何应对这样的市场变化?

范以锦:哈哈哈,这是市场推动(快递)行业变化,媒体也是在这个环境中发生变革的,虽然不是送外卖那样的生存环境一样,但的确应该更关注市场对媒体的需求了。

这些年市场化的传统媒体,虽然罕有类似《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备注:《南方都市报》在2003年4月25日发布的一篇深度报道)那样的新闻出现,但不少社会问题在互联网上会呈现出来后,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然后综合地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这同样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解决好。

所以市场对媒体是有推动的,当然媒体也在主动出击,适应市场。

另外,不同的传统媒体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例如,《南方都市报》原本是一家非常市民化的报纸,后来又重视往精英用户靠拢。《时代周报》定位全国,也有自己特定的用户群体。只要能精准打动自己的用户,传统媒体及其办的新媒休就有发展空间。

比如《南方农村报》及其新媒体,它就是针对农村、农业,把涉农群体圈进来,产、供、销贯通,打造和联络好各相关平台,办会展、搞论坛、做营销,帮政府排忧解难,为涉农机构和人群服务。在“农”字类媒体中,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力,既创造了社会价值,也有经济效益。

所以传统纸媒及其办的新媒体,应尽力摆脱同质化的状态,各自在不同领域发展。《时代周报》及其新媒体也有自己的特色,这几年发展得也不错。

深度报道能为媒体提升重要价值

时代周报:在融媒体的环境下,读者越来越易于接受偏泛娱乐化的新闻,如果市场已经是这样的环境,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否是一种挑战?

范以锦:大众传媒泛娱乐化要具体分析。比如有了印刷技术之后,为什么还出现了电视?电视就具有娱乐化的功能。

电视如果不能打动人心,不能勾起你的兴奋点,不能让你有近距离的感受,那跟看报纸没有两样。所以电视,如今已经演化成了屏幕,它必须让用户喜欢,让用户有愉悦感。那肯定就有娱乐化的出现。

这对传统媒体人做新闻也不是一件坏事,即便是严肃新闻,也会让媒体人开始讲究如何谋篇布局,用更得体的语言和精彩的配图来影响读者,这也是与娱乐有关。总体来说,这不是一种倒退,而是一种进步。

但还要警惕的是过分娱乐化,尤其是低俗化。我认为娱乐是对的,但严肃新闻娱乐化,就会让媒体失去公信力。常规的信息,用比较幽默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带来快乐和互动,勾起情绪和反思,我觉得没问题,这是进步的。重要的就是要看尺度和边界。

另外,就传统媒体而言,有相当一部分非主流媒体有向主流媒体发展的趋势,他们会认为如果过度娱乐化,会失去自己的高层次的精英用户。而有些娱乐属性比较强的媒体,他们争取的人群层次相对大众化一点。

我们纸媒和网络有区别,网络上搞笑的(内容)很多,如果纸媒做得和它一样,一来没有意义,二来你做不过它们,老是搞笑也无法树立纸媒的公信力。

时代周报:你刚才说到,中国的传媒行业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早期类似写下《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那样的一些做深度报道的媒体人纷纷离开了传媒行业,如今的媒体从业者大多都很年轻,这会影响媒体的专业度吗?

范以锦:现在的年轻人很聪明,因为信息获取更容易了。但也不能否认现在年轻人也分为几种,有的比较浮躁,不像以前老媒体人那样去深度采访。以前的老记者反复调查反复打磨,现在是网上能拿到就网上拿,要不就是打个电话,一切以最快拿到信息为主。

但也有一批年轻人很厉害,他们擅长做深度和调查报道,甚至非虚构写作他们也在尝试,这个群体据我所知,也大有人在。

其实不管是年老还是年轻的,关键还是自己的做事风格,事在人为。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如何用好互联网上的信息是一种生存方式。比如什么新闻要抢时效,什么新闻值得花时间慢慢琢磨,必须到第一线去深入调查,就需要好好衡量。

比如《南方周末》,调查新疆棉花事件,花了好长时间,这种题材是值得花时间去做的。讲新闻,讲专业,深度报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现在有些媒体将深度报道组撤销了,我觉得这不利于媒体发展,不利于提高媒体的品味。

时代周报:如今的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是否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范以锦:传统媒体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主流化,但这不影响它(传统媒体)关注社会的重大事件,只是方式在改变。其实关注社会重大事件,也是坚持主流的应有之义。

以前我们经常反映底层民众生活,对社会不公进行抨击。现在虽然也有,并且也需要,但做法和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就是把这个事公布出来,然后呼吁有关部门介入处理一下,后来有了深度报道。

现在随着整个社会人的素质的提高,深度报道还是很受欢迎。在操作的时候对事件本身进行调查,分析和反思,以求引发思考。不一定追求量,要更注重品质。有些媒体也用比较巧妙的办法,积极做好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南方都市报做的《广州城市治理榜》,就属于这种情况。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